close

潘俊琳

「我最近剛讀完《戴勝益,十座大山、十大決策》這本書,我發現戴勝益跟我一樣,都是對登山『成癮』的人,還意外發現我的『遺囑』和戴勝益的『我的合歡之約』,有許多相同之處。」已爬完台灣百岳的慈濟大學公衛系教授葉金川說。

葉金川發現,兩人都不希望往生後有墓園或墓碑。他希望自己能灑葬在合歡山北峰,戴勝益則是想要灑葬在合歡山主峰,一看日出、一看日落,兩人對百岳的癡迷,顯然都「病得不輕」。

同樣熱愛登山的知名作家王文華更說:「我從不曾把登山當成特殊行程,而是將它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是每天要刷牙、吃飯一樣自然。」他一個禮拜通常會爬兩三次山,在山上享受流汗的感覺,並在樹蔭下靜思。

李萬吉 強化員工抗壓

名人登山,近年來帶動台灣登山熱潮。挑戰高難度的大山,身體會因為運動而讓思慮更清楚,有助人生和企業經營決策思考。許多企業經營者更發現,登山不但有助強健體魄,更能鍛鍊員工心智和強化同事的革命情感,因此將登山列為企業文化及員工重要活動,也使得「登山vs.管理」,近來在企業界引起廣泛討論與實踐,許多學校的EMBA學生甚至將登山列入年度活動。

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就是其中一位。李萬吉幾乎每年都參加「鐵人」三項的運動,他鼓勵康軒的員工登百岳或從事各種運動,企業內也設計了運動學分,爬一座百岳可以修三個運動學分,是康軒運動學分中最補的一項。

李萬吉說,登山所帶來的企業經營效益很難去量化,但有助凝聚同事情感、型塑企業文化。例如爬百岳之前,大家會相約先去爬幾座郊山鍛鍊一下,部門主管和部屬之間,脫下西裝換上運動服,彼此的距離就拉近了。「爬百岳這種強度比較大的運動,可以強化員工的挫折忍受度,在工作上遇到瓶頸時,也就能夠比較釋懷。」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熱愛登山更是眾所皆知,最近授權出版《戴勝益,十座大山、十大決策》一書,他說:「這本書已將我對登山的體悟,寫得淋漓盡致。」

「登百岳是養成『一直往前走』最好的方式,尤其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很好的鍛鍊和磨練。」戴勝益說,他之所以要求員工登百岳,就是要養成同仁不輕言放棄、不走回頭路的習慣。畢竟人生或事業,都常常會遇到難關,大多數人一遇到困難,就是先想我做不到、放棄好了,如果這種想法變成慣性,那人生就一事無成了。

葉金川也是善於從爬山領悟抗壓妙方的達人。他是台灣少數爬完百岳的登山高手。他說,在擔任健保局總經理和衛生署署長時,好幾次都因為壓力大到「逃離」,一個人跑到山上去沈思。

葉金川 挑戰更高目標

葉金川表示,一個人待在山上,和一個人關在辦公室或一個人開車,那種孤獨感不一樣,在山上你會感覺到天地之間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和現實生活整個抽離。「這時最能夠冷靜、客觀,且情緒穩定地思考事情。」

在成功完登台灣百岳之後,葉金川現在將登山標的放到海外,今年剛爬完喜馬拉雅山脈的安納普娜山基地營,以及雲南的玉龍雪山,接下來要去日本的劍岳,和攀登土耳其的阿拉拉山,去尋找傳說中的諾亞方舟遺跡。向來給外界嚴謹、勇於任事的印象的葉金川,私底下卻是個充滿夢想、具冒險性格的人。

也是山友的王文華說,山上和山下的不同,在於山下的生活是不斷地累積,但上山卻是東西愈少愈好。經營管理上,大家會想要爭取最多的業績、要聘僱最多的優秀人才,但如果用這種心態上山,會非常不利。在山上若東西太多,可能用不到也背不動,反而削弱前進的力量。

王文華 鍛練人生韌性

王文華認為,大老闆偶爾上山當個「原始人」,學習沒有部屬、沒有秘書,每一個前進的步伐都要自己踏出的感覺,讓人更具現實感,更能腳踏實地的體會平凡。

王文華表示,人生是一種內外兼具、身心合一的經歷,但整個社會太過強調心和腦的層面,忘記了人生很多的力量,來自於體能和肌力,這些是職場不強調、大家不在意,卻是維持平衡人生重要的一環。

「爬山讓他學會肌肉與心靈、柔軟與堅韌合而為一的人生。」王文華說,事業與人生都需要「肌肉」、磨練出韌性,當身體有強度和肌力時,才能接受事業和人生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