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味素大大改造了東方世界的烹調,而全世界第一罐味素就是「味之素」。

100多年前,東京大學留德的池田菊苗博士發現了昆布裡的化學成分「穀胺醯胺」,於是找企業家鈴木三郎助合資,1909年5月,日本市面上開始可以買到瓶裝的味之素了。

依據日本味之素官網記載,1910年5月在台灣設置特約店,但實際上,舊報紙的廣告卻證明,1909年8月,也就是味之素在日本開賣沒幾個月,台南已有「萬貨商會」以特約店的身分,開始賣起味之素了,當時的廣告還宣稱比鰹魚、昆布美味50倍。

官網所提的1910年,應是指台南的大貿易商「越智商店」的職員岡部徹剛好到東京蜜月旅行,下榻的旅館湊巧在味之素本店附近,意外買貨回台南,促成味之素在台灣的大流行。

味之素快速征服台灣人的胃,1914年,鈴木老闆的兒子鈴木三郎奉命到台拓展,他直覺在台灣賣得好,絕對也能打入中國市場,立刻跳上小貨船,航向福州。等到二○年代,味之素在中國大做海報、看板宣傳,也為中國量身訂做無數中文的報紙廣告,反而把這些廣告直接拿回台灣使用,刊登在日文報紙的漢文版上。

味之素的老廣告與舊包裝。

廣告充滿中國元素

廣告裡,盡是中式打扮的男女,處處充滿中國的元素,明顯與當時的台灣人和台灣社會不同。文案也散發中國風,例如一個中國小娃兒央媽媽買味之素,她說「媽媽啊、這程子別的家裡都使用了味之素做了好菜、說是那樣兒的菜都可以做好味兒……」

1927年,味之素舉辦隨罐附獎的促銷,登在《台灣日日新報》的中文廣告,更印著活動日期「自民國拾六年陽四月壹日至民國拾六年陽六月末日」,中台通用無疑是戰前味之素廣告的一大特色。

味之素大受歡迎,1929年2月,就在台北市本町三丁目、今天重慶南路與開封街口設立台灣出張所(支店)。市有率高到近乎獨佔,直到1945年日本敗戰,才不得不暫離台灣。

戰後初期,台灣廠商趁空檔而奮起,味精工廠成熱門產業,但消費者難忘味之素,有商人不惜違法走私進口,逼得廠家於1952年組織「調味粉工業同業公會」,政府因而曾經明令禁止味之素進口,還嚴格取締走私。

台灣味精幾個知名品牌,味王、味全、味丹,名字必有味,包裝和圖案花紋還一概神似味之素;看來,擋得了味之素的商品,擋不了味之素的元祖魂。

陳柔縉《老牌子到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