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連環爆,簡直把社會上最基本的信任基礎都爆垮了。維繫食安是政府責無旁貸的重任,而戰後第一次針對加工食品大規模稽查,是1957年11月時由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技正李秀先生發起,當時抽驗了北、中、南各鄉鎮共945件產品,發現嚴重的工業色素與防腐劑濫用問題。不過,當時之所以大規模稽查,只是因為剛去農復會任職一年多的李秀,得找點事幹,以免被人說是領乾薪的米蟲。

出生自北京的李秀先生,於抗戰期間進入國立西北農學院農化系就讀,他發現,發展食品加工才能提高農產品價值,幫助農民。所以在學期間,修遍各類食品加工的課程。1948年時,台鳳公司招聘技術人員,李秀就跑到台鳳參與鳳梨罐頭的生產。而他在技術研發上又頗有創新貢獻,所以被升為台南廠廠長。1955年時農復會亟需食品加工的專家,因此開出4倍高的薪水,把李秀從台南挖到台北的農復會。

率先發覺加工物問題

李秀雖是食品加工專家,但農復會內並沒有這樣的編制,所以先把他塞進「鄉村衛生組」內。不過,鄉村衛生組的業務都是疾病預防、居家環境改善等醫療保健事項,不是李秀專業。但整天沒事幹不是辦法,菜鳥李秀只好試著提出既與鄉村居民衛生有關,又能符合自身專業的計劃。

李秀非常清楚各種惡質的食品加工手法。當時他觀察到,台灣農村許多小型加工廠環境髒亂,製造黑心食品。這些食品若長期食用,必定危害農民健康。李秀因此提出查驗加工食品的計劃,並獲上級同意。農復會因此派人喬裝顧客,到全台各地購買麵條、醬菜、肉鬆、香腸、味精、糖果、糕餅、蜜餞、汽水、果汁等各類民生食品共945件,再委託台灣省衛生試驗所檢驗。檢驗結果非常嚇人,其中672件(63.5%)食品不是添加工業色素,就是含有劇毒防腐劑。

農復會公布調查結果時,還特別召開國際記者會,李秀一戰成名。

自從李秀立了大功後,他才敢於向上級提出食品加工專業的研究計劃,推動日後台灣罐頭工業於1960年代的蓬勃發展。但也因為李秀,國人才開始意識到加工食品中的色素與防腐劑問題。

劉志偉《鳥事如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