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拉雞店負責人楊惠君,從小除對畫圖和捏麵人產生濃厚興趣外,在求學和創業過程中,更努力學習一身黏土手工藝術的功夫。加上擺地攤的過程中,省吃儉用,終於實現開設深具台、日文化特色的「黏土手工藝品店」,廣受顧客的喜愛。
楊惠君國小6年級升國一時,因喜歡畫圖,有一次看到姊姊上美術課,做捏麵人,她就向姊姊要一點材料,想跟著學習。但一開始遭到姊姊拒絕,於是她不斷求姊姊給她學習機會,求了約3小時後,姊姊才同意分給一點給她,她就隨便捏出6~7個像小綠豆一樣的鸚鵡形狀。後來媽媽買了二盒像糯米糰的材料給她,她就捏出小公主和娃娃等形狀,她記得高中時期,憑她的觀察,更捏出「瓢蟲」的形狀,奠定她手工技藝的基礎。
楊惠君說,她對創作一直都抱著濃厚的興趣,在高中時就有了存錢開店的念頭。而大學是唸台南崑山大學視覺傳播系,因與設計脫離不了關係,她常思索如何設計出具有美感的東西,才會吸引人。畢業後,考進奇美電子,在那上班的5年時間,主要負責面板補色工作,也都與顏色有關,豐富了她對顏色的概念。
楊惠君表示,她在奇美工作期間,一直都有自行開店的想法,為了早日實現夢想,於是決定離開奇美。她離開後,先從路邊擺攤做起,就像街頭藝人一樣,在高雄市文化中心旁擺攤,因所需資金不多,只要準備一張桌子、椅子及一盞燈即可,再買一些黏土,就可以做出諸如偶像、豬及狗等多樣手工藝品。
之後,經過親友的介紹,才轉到統一夢時代承租一個小攤位,繼續她的黏土手工藝品生涯。期間因接觸許多顧客,並常應顧客要求,做出各種東西形狀,售價也開始逐步提高,有單價幾百元的,也有上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後來曾到日本參加展覽,期間認識了許多日本手工藝師傅,也利用時間到關西京都和滋賀等地參觀,發現日本許多手工藝品都深具特色,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給自己很多的啟發。
楊惠君於101年和唸平面設計系畢業的男朋友結婚,並籌得10萬元創業資金,於夢時代承租較大店面,才取了「小不拉雞」的店名,終於實現開店的夢想。在開店後,還是常利用時間到日本取經,頻接觸當地藝術家和設計師,並進行文化技術交流,除引進其質感較佳的黏土材料外,也自行設計出深具特色的商品,譬如賣橘子、白雪公主、黑面媽祖及觀音神像等上千種商品,也因黏土材料佳,讓顧客感受到用心製作,終於成就了一門可以小有盈餘的生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