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薇
小時候對面有一戶曬麵線的人家,曬麵架漆成蘋果綠色,未乾的麵線像蠶絲一樣,鬆鬆掛在桿子上,彷彿晴天待晾的衣服。之後馬路拓寬,街角的雜貨鋪子一間間收起,整排的屋瓦瘦得像蟬殼,接著黃梅天就來了。
麵線是用「拉」的。先將手臂粗的麵糰揉成手指粗的麵條,接著邊拉邊甩邊壓,拉好的麵線可以長達十公尺。此時的麵線質地軟黏,晾在竹竿上要用筷子把糾結的細麵撥開。經過日曬後的麵線捲成一束一束,窩在散放南北乾貨的小店裡無聊地打著盹。十元一捆綁上橡皮筋就能帶回家,媽媽在煮之前會先汆燙好洗去鹽味,搭配豬腳、蚵仔或大腸,灑上香油和芫荽,就是最棒的臺式小吃了。
現在已經很難得見到傳統的手製麵線了。好不容易在東港鎮的街角捕捉到織布機般的曬麵架,晾晒的細麵像生絲絹,又像珍珠簾,捧在掌心就像撫摸結凍的瀑布般,有一種粗礪中帶著光滑的質感。吃麵線的人,知道自己正大口吞下陽光的味道嗎?在麵與回憶的空隙裡,你看得見那一片透明的天空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