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Silvia原先都是工程師,工作了5年,我們決定到美國念2年書,延展視野;然後Practical Training1年,有了女兒後就結婚。3年後回台灣,我們繼續在竹科工作,Silvia愛看書,她從美國帶回一堆童書,從女兒1歲開始,她每天讀3到5本童書給女兒聽。家裡的書愈買愈積愈多,起先家裡四面牆都是書架,後來多到我們得租一間房子當書的倉庫。Silvia上了2年班,她開始有開書店的想法,她先辭職,2012年把1千8百多箱藏書弄成一家書店。我跟Silvia想,縱使書賣不出去,但我們都認為家裡堆滿書,對孩子還是好的。
讓孩子在書櫃裡長大,是平衡家庭最好的方法,工程師薪水雖然高,但我不想錯失和兩個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所以我也決定離職,跟太太共同經營書店。另外是經營小書店成本不算高,而且我對書的價值意識高,1台Notebook可能2年後就被取代,但書放再久,還是有價值。我們也沒有電視,我認為小朋友太容易被聲光引誘,與其這樣,不如創造一個閱讀環境。書店就是孩子們的書房,女兒讀小3,兒子在念幼稚園,每天放學就來這,用書填補家庭生活的空檔,感覺很好。
眼光不限縮在台
我女兒不補習、不上安親班,我們一家四口有空就在書店。我女兒喜歡讀各式各樣的書,她逐漸培養出一套自己的想法,也會在學校或書店跟其他小朋友介紹書。我們希望培養孩子自學能力,讓她在書裡找樂趣,找答案。孩子透過廣泛的閱讀,她能找到自己的特質,而不是被主流體制套牢。我讓小孩沒有壓力,自然而然的習慣閱讀。
鎮民對閱讀的需求,非常少。一般小孩讀書只為考試,大人更不讀書。平常來書店的客人不多。我們曾經想送書給社區發展協會,但協會拒收,負責人覺得書放在那沒用。我們也曾開放給鎮民租借,但效果很差,到目前為止只有3個客人,閱讀的人非常少。就因市場考量低,我跟我太太才覺得以二手書的方式,比較能生存。
當有了小孩後,我常思考台灣的教育問題,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讀書,只為成績跟學歷。雖然我們住在台灣,但我們教女兒、兒子讀各式語言的書,我希望他們學習用地球村的視野去看世界,而不是把眼光限縮在台灣。
現在女兒、兒子還需要有書的環境,這是我們夫妻繼續經營書店的最大動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