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瑜
前陣子,我接受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之邀,進行「活著真好」巡迴演講,因而到了吉隆坡、檳城、新山這3個地方進行演說。
檳城這一場座無虛席,熱情的華人聽眾渴望豐盛的心靈成長,會後回到飯店已是夜裡11點多,我竟然整夜輾轉難眠。清晨,在矇矓中醒來,我問自己:「怎麼啦?」
演講過程犯了錯 徹夜輾轉難眠
我細細思索夜裡整個腦袋所盤踞的畫面─是檳城一位失去笑容的老爸爸的臉龐。老爸爸姓陳,當時他走上舞台,是因為我在問:「現場有誰是不開心或愛生氣的人,請上台來,從生理情緒探索,我可以讓你在1分鐘之內改變對生命的感覺。」
後來,同時上台的另外5位男士、女士都心滿意足笑嘻嘻地回到座位。只剩下陳爸爸還留在舞台上。
約莫70歲的陳爸爸,黝黑的臉龐明顯地刻鏤著歲月的痕跡,看得出來年輕時,他理應是英俊瀟灑的人,可是此刻站在舞台上的他,臉上完全擠不出一絲絲笑容。
當時,我自作聰明地想逗他笑,也確實好幾次惹得全場哄堂大笑,但是不論我怎麼出招,陳爸爸不笑就是不笑。我心裡有點急了,總不能一直把他留在舞台上吧!而且針對「壓力管理」的內容,我還有許多專業訊息想要和大家分享呢!
啊!我未免太殘忍了!
就在我有點催促和請求之下,我問陳爸爸:「那您說說看,到底人生發生了什麼事,讓您這樣笑不出來?」
這時只聽見陳爸爸一字一句說出來:「我16歲的獨生子在50天前,剛被一輛摩托車撞死……」陳爸爸停了會兒又說:「我90歲的媽媽剛被醫生宣布得了癌症……」
全場突然靜默下來,我也在尷尬的這個片刻裡不知道如何立刻安慰他老人家,接下來,我選擇滔滔不絕地說了些如何走出傷痛的事例和字句,並且拉著他的手帶他走回老婆的座位旁。
這一幕很快地在後續的演說內容中被遮蓋過去了,同樣場面熱鬧而有趣,聽眾發問踴躍,而且買我的書來簽名的粉絲聽眾排出了長長的隊伍……在掌聲和歡呼聲之後,我回到了住宿的飯店。
我是睡著了,但是整夜縈繞在腦海裡的都是陳爸爸失去笑容的臉龐,我問自己:「我有處理不當嗎?我有讓陳爸爸感到更痛苦嗎?還是,我有讓現場聽眾學到錯誤的示範嗎?」身為一個專業的演說家,我似乎仍有進步的空間,我會不會對陳爸爸太殘忍了些?
隔天中午,我和星洲日報劉經理共進午餐,我請教他對前一晚演說會場陳爸爸的感覺,並且勇敢地問他:「你是否覺得我少做了什麼?」
劉經理識多見廣,他直言不諱地說:「處理陳爸爸那整個過程很令人感動,只是若能留下他們夫妻再多講幾句鼓勵的話會更好。」
「啊!就是這裡,我錯失了和他們會後溝通、補充說明的機會啦!」,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心裡一直「若有所失」,原來我犯了一個錯誤,我疏忽了陳爸爸夫妻當下可能需要再多一點點的關心和支持。
從錯誤中學習 有反省才有改進
相信上班族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多少也曾經歷過因犯錯而衍生的後遺症。若是自視很高,堅不認錯,那麼,改進有限,成長有限;若是無知而犯錯,或是錯誤判斷而犯錯,那麼,回頭是岸,儘速改進就對了。
我還記得自己在工作生涯中曾經犯過一些不可原諒的錯,例如,在擔任報社的副刊主編時,曾經因為忙於外出開會,疏忽了版面上有兩個大標題錯置了;曾經在電視台上班時,捲入辦公室的小圈圈而讓主管誤會;也曾經在演說的會場,因為剛出道,臨場經驗不夠,結果被同台的講師占去了四分之三的演說時間。
所有曾經的錯誤在深自反省和及時改正的過程中,當然一定要讓它們銷聲匿跡。同時,接受犯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一個人若不容許自己犯錯,這本身又是一項犯錯。當然,也不能太縱容自己一錯再錯,唯有在發現犯錯時願意及時把握住修正的機會,那麼,遺憾就可以減少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