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有朋友考我,要如何分辨灰熊與棕熊?

我搖頭,朋友答:「爬上樹就知道了。跟著你爬上樹的是灰熊,直接把樹打斷的是棕熊。」當下我認定這朋友實在不錯,至少他沒叫我裝死。

言歸正傳,〈熊與旅人〉的故事邏輯其實是矛盾的,熊吃人,就不該留下至理名言;熊不吃人,則旅人不必逃跑。伊索之所以用怪異的邏輯去詮釋故事,無非想傳達一個道理:忠言逆耳。

日常生活中,師長親友的嘮叨往往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又在遭遇挫折時後悔當初種種。

伊索用兼具野蠻與智慧的大熊隱喻這個道理,教我們應該恐懼,恐懼未來可能在人生中遭遇的洪水猛獸,讓我們想起那些逆耳忠言。

畢竟,現實、人生中的豺狼虎豹是不會放過你的,更甭論在失意挫敗時點醒你、扶你一把。

為了矯正邏輯,在此將故事稍做修改:

有天,兩個旅人在森林中巧遇一隻肩高二點五公尺、重約四百公斤的維尼。維尼只吃蜂蜜不吃人,還悄悄傳授正確野外避熊措施給裝死的旅人,可喜可賀。

故我們該從故事中學到的,不是碰到熊要裝死,也不是如何爬上樹,而是正視那些逆耳忠言、重視那些在你跌倒時仍砥礪你、引領你走向正途,如同珍貴罕見的睿智大熊,野蠻卻又溫柔。(逸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