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媽媽,替女兒看相親的對象:一位內科醫生。於是就去掛了他的號,可是看診時,醫師問她有什麼症狀,只好胡扯了一些,結果影像學檢查早期發現胰臟癌,而得以手術切除。這是運氣很好的一個例子。
由於檢查技術的進步,許多癌症可以早期發現,而得以治癒,可是檢查方法很多,各有各的特長,如何選擇,才最經濟實惠呢?
此外,一些不是癌症的慢性病又要如何發現呢?現在很多健康檢查中心,會以價目來分類,例如比較昂貴的會做到正子攝影和冠狀動脈攝影,也就是64切,或更快速的256切。但是不是每一位病人都需要這麼做呢?
其實,客製化的項目選擇才是比較理想的方式,也就是對家族史、受檢者的個人生活習慣,先做詳細的瞭解,以及徹底的身體檢查,才做選擇,是最經濟實惠的。
否則就像亂槍打鳥,是會得到一些結果,但並無法命中目標。而且許多檢查具有放射線,對人體也有妨礙,如果檢查呈現陽性,還算有獲得檢查的目的,否則可是白白受到輻射線照射。因此美國就常在呼籲,許多檢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作的。
例如我最近就前後遇到兩位病人,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他們兩位都是在一年多前,在不同的地方做健康檢查,結果都是發現腫瘤指標CEA高,也就是癌胚胎抗原上升,這時會先考慮到大腸癌,然後是肺癌等。
可是住院時甲狀腺觸診卻都沒有好好做,甚至連便宜、不到一千元的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也沒做,結果拖了一年,在接受了大腸鏡檢查、高解析度胸部電腦斷層攝影後,大腸和肺部都是正常。而在做高解析度胸部電腦斷層攝影時,意外發現有甲狀腺結節,進一步檢查才得知是甲狀腺髓質癌,這樣已經拖了一年的時間。
其實如果將測血清抑鈣素也列入腫瘤指標,當然也是診斷甲狀腺髓質癌的另一種辦法,不過很少人這麼做。說來說去,還是詳細做好身體檢查,才是重要的第一步,而非事事都要靠儀器。
現代的社會,癌症的分布和以前有很明顯的不同,而且許多癌症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來勢洶洶的肺腺癌、女性常見的乳癌。而且肺腺癌生長速度又快,並非這一次檢查正常,就可以保證幾年內都會沒事。就癌症的篩檢而言,還真是防不勝防。不過政府提供的成人健檢,對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倒很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最近大力推廣的癌症篩檢,也是一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