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七十九年,我初任高雄師大教師,安排選修民俗工藝課程學生前往山地鄉參觀原住民文物。第一天上午先到中央研究院山地文化園區,收集魯凱族資料,以備進一步探索之用。當天下午來到霧台鄉拜訪多位耆老,並參觀石板屋住家。大家對原住民的鮮豔服飾充滿好奇,紛紛著裝拍照。淑英同學嫻熟地幫我穿上頭目衣裳,戴上山豬牙串成太陽圖騰的帽子,她也穿上公主服飾,一起合照留念。一身公主打扮的淑英有些靦腆略帶興奮地向大家訴說一段母親的生命故事。

她的媽媽是霧台佳暮部落的公主,在一次部落婚宴中,一位軍官對她一見鍾情,幾天後,這位軍官帶著阿兵哥重返佳暮,強行帶走公主,直奔嘉義水上住家。數個月後,夥同更多阿兵哥和公主,軍官攜帶迎娶之聘金、禮品,浩浩蕩蕩再赴佳暮,舉辦了一場婚禮。

淑英說,以前曾為這樣的結婚過程感到困惑,進大學後,有機會探索婚姻制度議題,了解有些民族確有搶婚習俗(如土耳其),不禁鬆了一口氣,總算為父母親的婚姻找到了理論基礎。

白天霧台的風土民情之探索,充滿驚奇,晚上,住在頭目的石板屋,躺在床上,山中傳來斷斷續續的野生動物鳴叫聲,我想起耆老們所口述魯凱的傳統石板屋,是居家也是墳墓。族人不忍往生親屬葬於荒野,乃安置遺體於石板屋內地下深處,看著屋內祖靈柱上的圖案,想到床底下深處也是頭目的列祖列宗安眠之處,不禁毛骨悚然,讓我徹夜未眠,卻也對魯凱族人心靈相繫,展現了深厚親情而感到令人尊敬。我更想起那位土生土長的佳暮公主,她是如何在陌生的新環境自處?腦海中不斷浮現各種可能的圖像。

公主的認同危機:我是誰?我將走向何方?魯凱公主由佳暮到水上這個全然陌生的環境,為了生存,她能堅持多少?要改變多少魯凱傳統?「我是誰?」「我將走向何方?」她會扮演什麼角色?迪爾茲曾列出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從屬層級(Diets Logical Levels),由內而外,從主觀到客觀,分別為自我認同、信念、能力、行為及環境。從佳暮到水上,當客觀的外在環境已經改變,想念家鄉之餘,還是不能不逐步認識有別於部落的眷村文化,調整行為,培養能力,以便適應新的生活模式。長年下來,內在的信念也有意無意的改變,讓自己內外如一,避免矛盾。配合次文化環境的價值體系,孕育出新的內涵。最後,「我是誰」也有了新定義,不知不覺中接受、扮演新角色,整合、建構了新的自我認同。或許,公主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寫出另一個生命故事,在人生的路途上,對自我認同的改變或堅持的確是一個智慧的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