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光斗

認識他們夫妻倆的朋友都直呼兩人是一對「神鵰俠侶」。外表有點楊過、樸實中帶點憨直的男主角叫作廖嘉展;女主角小龍女的眼底盡是慧黠與不羈,還帶點我行我素的瀟灑,她叫顏新珠……

新珠遠庖廚;嘉展喜逛菜場,愛燒菜。

嘉展喝上一小杯紅酒就「醉」眼朦朧;新珠可以將高粱直灌喉底不皺眉頭,還會拿起嘉展眼前那小半杯紅酒,一句:「我幫他喝啦!」就笑瞇瞇解決了嘉展的「功課」。

與嘉展談事情,他會左顧右盼,有點焦急似的。等熟了,他才會直言:「咦,新珠呢?」如果恰好新珠在一旁,就會單手一揮,直截了當地說:「啊呀,這事跟我說就好啦!他會忘記的。」

因地震結下好因緣


他們在921大地震前打起「新故鄉基金會」的大旗,搬到埔里定居,沒想到原本要展開的社造工作遭到大地震顛覆,他倆立即挽起袖子與褲管,義無反顧地投身救災的洪流。

一轉眼,十多年的忘我付出,開出了意想不到的花朵,他倆與埔里譜上一段沒有止盡的好因緣。

我與嘉展是在埔里的桃米村交換名片的,當時「點燈」節目持續關注921的災後重建,前往埔里無數次的企畫淑渟跟我說,製作人也該下去埔里認識一下這麼可愛的一對夫婦,我當下心動,開始安排見面。

嘉展當時正好將紙教堂由日本的神戶搬到桃米村,新珠則將紙教堂的故事配上好看的照片,準備出書。我與嘉展就在紙教堂邊上的咖啡座聊開來,中間不斷有人過來打招呼,嘉展也都親和力十足地不斷站起來與賓客握手,臉上沒有一絲不耐;相對的,背著照相機的新珠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不曾看她坐下來過。當然,想與她說上一句話,根本連門兒都沒有。

那次談話後,我與嘉展欲結合「音樂人協會」的力量一起行動。該協會創辦人陶曉清親臨紙教堂後,被嘉展與新珠的熱情感動,毫不遲疑地拉來了時任理事長的殷正洋,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籌畫出921十周年的紀念活動……

「音樂人協會」每周末在紙教堂辦一場演唱會,連續三個月。嘉展主持的新故鄉基金會包攬所有的展覽與學術會議,點燈協會則負責四部紀錄片,外帶一部電影。最後,除了電影胎死腹中,其他的計畫完全付諸實施。

自此之後,我們三方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桃米村的紙教堂成為我們共同的家,每隔一陣子就會吆喝彼此回到紙教堂,並在桃米村的民宿住上一夜,洗滌沉積下來的都會風塵,而且,往往在吳楚楚的吉他以及眾人的歌聲中,無需酒精的催化,就能high翻天,樂無窮!

投入社造不藏私

多年來,紙教堂在嘉展與新珠的精心經營下,已然成為台灣災後重建及社區營造的圖騰,國際與大陸的專家將紙教堂作為研究學習的範本。平日也都有數百位遊客入園參觀,短短三四年光景,因紙教堂而背負的債務一一還清。

他倆更進一步推動埔里周遭的公益組織,最近甚至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個以鄉為單位的「蝴蝶交響樂團」,除了要彰顯921大地震後藉由音樂療癒的孩子已長大成人,回過頭來回饋鄉里,還招募大量義工種植蝴蝶得以棲息的樹木,要將埔里過去自豪的「蝴蝶王國」重新復原,交回給後代的子孫!

而我自己,也在桃米村的紙教堂內,結下了許許多多的善緣。

有一回,在園區巧遇一群大陸媒體朋友,與他們聊天,一位個頭不高、兩眼炯炯有神的年輕人吸引了我。他來自海南島的窮苦農村,在偶然機會下認識了嘉展與新珠,當他親自來到紙教堂,內心掀起一陣狂喜,他告訴自己,要以嘉展與新珠為師,回到海南島的鄉下投身社造工作。

這位心中有夢的年輕人叫作陳統奎,我當時答應他,日後如果他真的在他的故鄉發展社造,我一定會帶著「點燈」團隊前往海南島,拍下他的故事。不出所料,才不過兩三年的工夫,統奎真的去做了。我相信,嘉展與新珠的內心一定是滿滿的喜悅與安慰吧!

嘉展與新珠都是大器的人,多年來,無論是島內或是境外,任何邀約他們都欣然接受,毫不藏私地傾囊相授,將他們的經驗與眾人分享。

於是,2012年8月,我們跟著嘉展的團隊以及活躍於南部的「白屋」藝術家們,前往日本東北的海嘯受災區,記錄他們以「台灣新台壁」的形式在災區畫出振奮人心的彩色壁畫;2013年5月,我們再度隨著嘉展與新珠,深入四川的512震災區域,不但見到一群當地的社工們歡喜擁著嘉展與新珠「取暖」,也目睹了當地環保人士在鄉村都市化的浪潮中勉力保護河川的決心與毅力!

認識嘉展與新珠這對現代「神鵰俠侶」之後,不但讓我的眼界四開,也讓我的世界更加多彩多姿。最近,我還與老婆研究,咱倆有一天,是否也「移民」到埔里去與嘉展、新珠當鄰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