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沙山懷若

十幾年前我從職場敗退下來,回到了家鄉定居。這個闊別二十幾年的小漁村,當年我離開時,大部分村民以漁撈養蚵維生,整個潮間帶的人潮甚為熱絡,牛車一輛輛穿梭其間,想不到現在電腦科技的年代,這裡依然還有海牛耕蚵田,似乎時間在這個西海岸的小漁村凝固了。

從都市驟然換成鄉居生活,首要面對的是如何賺錢,這是個迫切的課題。小漁村的工作機會非常少,縱然我曾經有過養成教育,可是在這裡完全無法施展專才,環境迫使我需要學習第二專長,於是選擇電器修理作我事業的第二春,希望在這個惜物的小漁村能夠生存下來,我花了二、三年時間四處請益,閱讀思考,拆修研究,終於具備了一點維修技術。

我在村莊租屋開店,做起修理的工作。漸漸地人面就廣了,每天一大早出門,沿路的村人大都認識,見面時彼此都習慣地打個招呼,噓寒問暖一番,如此和氣的氛圍,總是讓整個人的精神抖擻起來,接下來的鎮日工作都會覺得心情愉悅。

我漸漸喜歡上家鄉這種人情世故,尤其是跟老年人抬槓,有時我會刻意放下工作,泡壺茶,與老年人喝個茶,閒聊一陣子,時常無厘頭地打趣,讓說話變得更加幽默,藉由這樣的談笑,我可以消除工作上的疲勞,而他們也可以排遣內心的憂悶。

當修理事業步上軌道,能夠維持生活之後,我喜歡在黃昏時分,漫步在堤岸上,當潮水遠退之際,海灘上的彈塗魚飛跳,光滑的身軀映著落日餘暉,反射出閃閃的金黃,頭頂上成群的白鷺鷥翩翩飛舞,那優美的身影,較之國畫中的仙鶴還要生動,這種大自然的饗宴,讓身心獲得莫大的享受。

由喜愛家鄉進而查閱資料,才發現相關的文物記載少得可憐,幾乎像是家鄉的大海那樣,隨著潮來潮往,不留痕跡。於是當我與老人抬槓,跟村人互動時,便也著手收集地方史料,並嘗試創作,傳遞地方文化,且愈投注心力,愈讓我的生活充滿活力,是一種心靈充實的感覺,彷彿活到這把年紀,才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現在的鄉居生活讓我感覺自在而愜意,當我逐步走入村民聚會,融入地方的風土民情,才發覺鄉民真是有人情味,家鄉的風光非常綺麗,我不再是過客漂泊的心態,而是一種很踏實的歸人心理,是整個身心靈歸根的落實感。

這樣的鄉居經驗,讓我深深覺得,我們是出生來做人的,不只是來賺錢的,雖然鄉居生活清貧,沒什麼錢可賺,可是只要賺取所需,能夠維持日常生活開銷,便可以多出不少的閒情,去浸淫在這個漁村風情,然後便能感受到那種鄉居的恬靜,並逐漸放鬆緊繃的神經,此時會突然省悟出,原來小漁村的慢活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