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四重溪的名氣威震屏東,使縣轄內的其他鄉鎮觀光被埋沒了,其實屏東也是客家人的大本營,保有淳樸的鄉野氛圍,看多了熱鬧的觀光帶,這一次我走進僻靜村落,游走在客家聚落、古教堂、日治時期車站中,探訪尋常百姓家的民俗風情,及在歷史推移中異國與在地文化交融後擦出來的火花。
屏東客家庄分布很廣,遍及竹田、萬巒、內埔、麟洛、長治、佳冬、新埤與高樹等鄉鎮,和高雄縣的美濃合稱「六堆」。我由竹田、萬巒與內埔出發,展開一場邂逅客家的旅程。首站直奔日治時期與客家歷史重疊的竹田驛園,驛園內包括木製老車站、日治時期遺蹟、紀念館與文庫等。
竹田車站建於1939年,藍色的原木窗框幽幽吐露舊氛圍,南來北往的枋寮線火車依舊停靠本站,但車站卻已轉化為客家文化薪傳媒介,在這兒找得到客家花布包、藍衫包,買得到客家金桔醬,也能透過客家花布提燈製作、童玩DIY、擂茶、打餈粑等,會晤客家情。
訪澡堂探米廠 復古情 踱出車站,一旁日治時期留存至今的水井與澡堂吸引了我,澡堂與水井間有水管相通,扭開水龍頭,白鍊嘩啦啦一傾而下,浴池與一整牆的窗櫺相迎,昔日鐵路工人沐浴的好情境,還真令人羨慕呀! 由於在車站與澡堂逗留太久,我錯過隔鄰的李秀雲攝影紀念館、池上一郎博士文庫的開館時間,與記錄客家庄的老照片、日本文獻緣慳一面;於是轉往扼守驛園入口的德興碾米廠,米廠外觀雖已頹圮被列為危樓,但從殘破的牆坦往內窺,昔日碾米的古老工坊清晰可見,2001年畫家李明則為風華褪色的碾米廠繪上新妝,以一幀幀風情畫回溯竹田故事,老建築再度與竹田歷史搭上線。 |
探樹屋遊老街 樂趣多
遊內埔,老街、樹屋與昌黎祠是必要行腳。昌黎祠供俸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是全台唯一主祠韓愈的廟;昌黎祠對面就是內埔老街,老街泛指陽濟路、清華路、東成路、光明巷之間的巷弄。街區的懷舊景點有傳承百年以上的元興鐵店、源順酒廠,懸掛著清皇御賜文櫆匾額的劉家文才居、東望樓等。要探珍稀的圍龍屋則可轉往燈籠花社區。
樹屋也坐落於燈龍花社區,有個別致的名字-耕讀樓。循木梯直上,可以抵達榕樹冠上方,穿透葉縫隱約可見後方的公墓群,據說入夜後,還有咖啡車前來營業,挑戰人的膽量呢!
大武山腳下的萬巒鄉以萬金天主堂聞名,質樸的外牆上鑲著幾扇哥德式窗框,室內承襲外觀的內斂,簡潔地勾勒莊嚴氣氛。多數報導將萬金評為台灣第一座天主堂,實際上高雄市的玫瑰聖母堂歷史更為悠久,但無論如何,2幢百年以上的天主堂有著無分軒輊的美。
藝術氣息濃厚的萬金,還有多處可與知性交流的角落,精通皮雕、木雕的藝術家黃性貞,在教堂前開起工坊,擅於將與客家印象息息相關的桐花、新丁花融入創作裡;工坊僅於周日開放參觀,技癢的話可以從皮雕入門(100元起),過過創作癮。米倉藝術家協會也與黃性貞聯手,在工坊對門畫了一幅天主堂與客家族群大融合的壁飾,搶眼地攻佔遊人目光。
通往萬金營區的沿山道上則有一段綿延1公里的綠色隧道,挺著白色腰桿的檸檬桉樹一字排開,蹓躂其間,愜意躍上心頭,難怪在地人也極力推薦這段路呢!
風味美食
地道特色小吃 魅惑舌尖
內埔老街有許多歷史超過百年的特色小吃,最膾炙人口的有「源順酒廠」的酒釀紅豆湯圓,及「正老牌榕樹下麵店」的客家料理。酒釀紅豆湯圓(30元)以3種食材混搭,在濃醇酒香中透出一點甜、些許酸。
榕樹下琳瑯的客家菜中,我選了最具客家印象的炒粄條(50元)、薑絲炒大腸(100元),炒粄條配料十分豐富,含有韭菜、肉絲與豬肝,將客家菜油、香的特色傳神展現出來;充滿醋酸味的炒大腸,則很開胃,尤其是那飽滿肥嫩又富彈性的大腸,更教我難忘呢!
燈籠花社區 吃豆腐 旅遊資訊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