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葬禮」是一個人在其生命終點的最後演出,那麼當我們在人生終點默默演出時,殯葬工作者就像是這齣戲的劇組人員,將所有細節步驟一一準備就緒。

禮儀師就像是我們人生最後一場戲的導演,禮體師則如化妝師般讓最後一場戲的主角美麗安祥的出場。他們聯手引導每個人在葬禮中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演完人生的最後一場戲。

新職稱:喪禮服務技術士

台灣每年平均約有14萬人死亡,平均花在喪葬費用為30~40萬元,據主計處估計,目前約有3萬名左右的殯葬從業人員。

自去年11月政府首次開辦「喪禮服務技術士」執照考試以來,隨著喪葬業證照的普及化、殯葬產業的升級與社會型態的變遷,再加上媒體謂之「高薪、高福利」的推波助瀾,以及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禮儀師─送行者的樂章》的相對加持,殯葬從業人員似已從昔日「不能說的職業」,翻身成為許多年輕人選擇職業時的另一優先選項。

博碩生入行,是高學歷低就?

過去,殯葬業常被認為是一份不需任何學歷背景的低階工作。時至今日,已有大批坐擁高學歷的上班族視之為終身志業,其中,有兩位女性──黃芝勤與王羿之,更為了自己的理想與志業,義無反顧地投入這份工作。

師承家族事業 盼結合實務與理論

‧黃芝勤(政大民族所博二生)

黃芝勤,是目前台灣唯一攻讀博士學位,並在各大學院擔任相關課程講師的殯葬業者。不論是主持告別式、布置會場、台灣殯葬禮儀習俗,甚至是大體美容等等,對自7、8歲起便開始協助母親處理相關事宜的黃芝勤而言一切都是嫻熟不過。

談及為何年紀小小便前往喪禮儀式會場幫忙打點,黃芝勤微笑表示:「其實,那時很單純的是希望母親別那麼累,可以多點時間喘口氣休息一下。」就是這樣一顆單純善良孝順母親的心,讓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地在母親身旁學習殯葬業的各種大小事。

正在政治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黃芝勤,過去常被同業甚至是母親質疑,投入殯葬業何必需要有高學歷,但她仍堅持一路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她坦言:「當初攻讀學位,很單純是希望可以走出殯葬產業的傳統窠臼,讓人生可以多一點選擇的方向」。

不過在就讀研究所後,黃芝勤發現各地殯葬禮俗都是口耳相傳,缺乏正式記載,她希望能結合實務與理論,考究台灣喪葬禮俗的來源歷史。同時,因為台灣學術界相當缺乏具有實務經驗的相關學者,所以黃芝勤目前除在各大院校開授相關課程外,也在政府針對失業者開辦的喪葬課程中,扮演重要的授課講師。

80老父支持轉業 專攻大體美容

‧王羿之(玄大生死學研究所碩一生)

相對於黃芝勤自幼就接觸殯葬業,自台大外文系畢業的王羿之則從原本在總統府擔任行政工作轉換跑道成為禮儀師。3年多前,王羿之轉任禮體師,今年,更自學考取生死教育研究所。

談到入行契機,王羿之認為大學時代修過的生死教育課程與家人的支持是最大關鍵。生死教育課程在她的淺意識裡種下了種籽,讓其認知到死亡是輪迴的一環,是相對於生的另一種概念,而已屆80高齡的父親開明大力的支持則是她最大精神倚靠。

轉任禮體師後,王羿之開始對因為意外災害等導致遺體不完整的修復技術產生興趣。她表示,中途入行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比別人花費更多精神與功夫,而這也激發她繼續進修的意念,希望未來能將相關技術予以公開正規的傳授。除能避免過去師徒傳承經常藏私的陋習外,她深信,透過再進修來增加人文相關素養,對修補美容遺體大有幫助。

去年,王羿之如願考取丙級美容證照。她認同替往生者淨身美容就像是《禮儀師─送行者的樂章》海報的slogan所標示──「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也要留住你最美的容顏」一般,這是「悲傷輔導」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王羿之誠心建議,在亡者美容淨身的過程中,家屬應與往生者作最後一次的身體接觸,透過肢體接觸寄扥無限的思念,這是家屬放下心中的不捨與遺憾的最好方式。

入行三須:體力、專注力、溝通力

很多人誤以為殯葬業既輕鬆、薪水又高,但等到真正入行後,絕大部分的人都在短時間內就打退堂鼓了。事實上,不論是禮儀師或禮體師,不但工時長、且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更需要高度的體力、專注力與溝通能力。

除得考取相關證照之外,還要抗壓性高、反應快、溝通能力強、懂得做好自我的情緒建設,方能莊重且肅穆地完成所有儀式。

喪禮服務技術士證照考試須知

經驗及學歷限制

滿15歲或國中畢業

考試方式

學科、術科(一年一試)

考試科目

學科:各宗教殯葬禮儀、公共衛生、殯葬法規、職務倫理 術科:1.撰寫靈位牌、魂幡、碑文、骨灰罐銘文、訃聞

2.70分鐘內完成遺體洗身、穿衣、化妝

3.20分鐘內完成靈堂布置

職類分級表

雖有甲、乙、丙級之分,但目前只辦過丙級考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