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咪是我認識的一位社會新鮮人。某天我問她,妳有做理財規劃,把錢存下來嗎?「怎麼可能?」她感嘆道。我看她平時很省吃儉用,怎麼可能沒有存款?
薪水2萬6,不是台北人,必須租屋,月租高達8千元。「這已經算是這附近不貴的價格了。」生活費光吃便當、喝杯咖啡,一個月也要1萬多。偶爾返鄉,來回車票也是一筆錢。爸媽已退休,兄弟姊妹都要貢獻生活費,一個月6千元。
父母也曾努力栽培
「如果想要有餘錢,那我得在下班後去打工才行。」阿咪說:「可是公司工時很長,一回家常都是晚上10點了。啊,還有最重要的一筆:助學貸款。我念私立大學,畢業的第一個月,銀行就來催我還,那時還沒找到工作,爸爸又剛好失業在家,叫天天不應,真慘。」
有一半的新鮮人一出社會就負債,被經濟壓力壓得透不過氣。我對於這些準時償還學貸的新鮮人由衷敬佩,他們很有責任感,自己負債自己扛。但也常發現一個問題:這些新鮮人小時候家境都不錯,都學過鋼琴、小提琴等才藝,父母很捨得栽培他們,直到負擔不起的那一天。這些年來,不知道聽過多少家道中落的例子。
有的是因父母為人作保、被人倒會或經商失敗,但探究背後原因,是因為不懂得資產分配,沒有按時儲蓄觀念和儲存「災難準備金」的緣故,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才會在家庭財務上一夕之間從平順河流掉下大瀑布裡。
現在父母對幼兒比上一代更捨得,若不懂得按時為子女儲蓄,恐怕未來的新鮮人負債族只會更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