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都相信,讚美是多麼重要,然而,在親人間,讚美仍然不是件簡單的事。

親人間生活在一起久了,把彼此的成就當作理所當然,好像不用每天讚美。就像史蒂芬史匹柏的媽媽,需要每天都讚美一遍他的作品嗎?不過,史蒂芬史匹柏最喜愛的一張照片,是他閉著眼睛,和媽媽抱在一起時拍的,而他媽媽最讓人記得的一句話是:「史蒂芬最好的作品都不如我的,我最好的作品是生下史蒂芬史匹柏,他有辦法嗎?」

有位華人導演得過大獎,幾年前,她得到香港金像獎提名,打敗一干女星得獎,她打電話給媽媽告知喜訊,媽媽在電話那頭卻說:「妳得獎了,怎麼會?」幾年後,她顯然仍記得媽媽的這句話,仍然掛意著媽媽的反應,化成一句苦笑:「我們好像不太懂得怎樣讚美孩子,從小,就沒有這個東西。」

心理學家葛根(Kenneth Gergen)做過一個實驗,找來18名女大學生和一個女性面談。面談時,這名女性若顯示出點頭、微笑、用語音表示同意,女學生的自我評價就會高於平均值。反過來,當面得到的是皺眉、搖頭、用語音表示不同意等反應,自我評價也會顯得較負面。

這類研究在心理學裡其實還真的不少,心理學家羅萬(John Rowan)曾在回顧一番後寫道:「與我們相處的人會影響我們,使我們覺得更像最好的自我或最糟的那一面。」(our best self or our worst self)。

所以,親人不經意的一舉一動會影響我們,尤其在對自己有懷疑的時刻,如「我這次是不是夠好到會得獎」,我們仍然期待親人的認同、讚美和肯定。我們幽微的心意或許不會表達出來,卻還是如此等待。這位導演的母親,或許只是個小動作或口頭禪,卻仍在女兒心中造成迴響。

【獻計】

每個人都會有些不經意的小動作、口頭禪或語助詞的表達方式,卻會決定別人對他的觀感,甚至影響到別人對他們自己的評價。

當然,與人相處總會有贊成或反對別人意見的時刻,不可能要求只剩下讚美這種態度。然而,還是可練習讓肢體語言、口語表達包括語尾音、口頭禪的控制,都要能符合當下你的態度。

做為一個親人,如果你想讚美卻說不出口、不知從何表達起,甚至,你的口頭禪會造成意思上的誤解,那確實需要好好的練習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