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選前防焦慮、選後防憂鬱。醫師提醒,敗選方的候選人、選舉幹部、支持者,都是選後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呼籲若失眠、失去食慾、失去興趣等「三失」症狀持續超過兩週,應該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

台灣精神健康基金會去年曾回顧過去10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概況發現,社會局勢變化如總統大選、金融海嘯、失業潮,均使民眾精神健康指數處於低落狀態。尤其2004年與2008年的總統大選年,國人精神健康指數更下降至及格邊緣,顯見選後憂鬱的確不可忽視。

台北中心綜合醫院減壓門診醫師李光輝指出,第一時間需要協助是敗選的候選人本身,因為他們直接承受失敗,憂鬱情緒往往會最早出現;此外,輔選幹部的本身壓力更大,候選人敗選會責怪他們,選民也會怪他們操盤失敗,至於一般選民,則往往會延至選後一到兩個月才出現症狀。

李光輝指出,選後憂鬱的徵兆通常是「三失」,包括失眠;失去原有飲食習慣(食慾差或亂吃、暴飲暴食);失去興趣(對原有的運動或其他興趣頻提不起勁)。而這些民眾往往會把自己關在家裡,不想遇到熟人以免要談論選舉議題。

李光輝表示,紓解的方法原則上有3T,包括Talk(談論):找理念相同者聊聊、相互取暖;Tear(眼淚):可透過大叫、抗議、示威、靜坐等方式紓壓,最好能哭出來,不要強忍眼淚;Time(時間):靠時間沖淡與治療傷痛。但若情況未好轉,就得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協助另外兩T,包括Transfer(轉移)與Therapy(治療)。

李光輝也建議民眾不妨多運動,因為憂鬱或失敗的選後症候群,體內的色氨酸會下降,運動有助於增加色氨酸,會使當事人生理與心理都會好過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