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知效果那麼好,10年前就該動手術!」63歲的陳詹麗菊在接受治療巴金森氏症深部腦刺激手術後,心有所感地說。

陳詹麗菊在45歲時出現左腳不自主抖動,就醫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當時她認為,既然無法治癒,乾脆置之不理,但2年後抖動與僵硬狀況愈來愈嚴重,左手也出現症狀,甚至無法穿衣、扣鈕扣,身體抖到常失去平衡跌倒,才接受藥物治療。

10年前,她聽說動手術可以治癒巴金森氏症,特地到慈濟醫院花蓮分院就診,但得知手術僅能控制病症,沒辦法治好,加上子女擔心手術風險而作罷。

服藥控制15年餘,服藥量不斷增加,如今4小時得服藥一次,一天服藥20顆,雖然稍微減緩手腳抖動,但藥物副作用導致她的眼睛無法睜開、說話不清楚、口乾舌燥,使她活得十分灰心。

因搖頭晃腦得很厲害,鄰居及朋友都忍不住說:「妳的頭這樣甩來甩去,我光是看就覺得頭暈。」也因此影響到她的人際關係。

經慈濟醫院台中分院神經醫學中心團隊評估,手術可控制病症,她終於決定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治療,在頭部開一個一元硬幣大的傷口,以便在右腦視丘下核植入晶片,利用電量不同參數控制左邊手腳抖動症狀,手術迄今3個月,症狀獲得有效控制。

罹病18年的陳詹麗菊過去三餐、起居由先生打理,現在已不需家人照料,還可以出來做志工,月底還打算跟家人去合歡山玩。

慈濟醫院台中分院神經內科醫師郭啟中指出,巴金森氏症是因腦內多巴胺分泌太少,原因不明,多數非遺傳性,病患大多於50至60歲發病,陳詹女士發病時間較早。

郭啟中說,治療巴金森氏症除藥物之外,還可用深部腦刺激手術(DBS),適用對象是病程在中重度第3期以上、使用藥效變差或合併亂動症,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的機率很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