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yce
大人眼中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家務工作,對孩子來說,卻是充滿挑戰的趣味性遊戲,從中也獲得自我成就的滿足感……
Choyce總是一年到頭忙碌不已,每個月出國兩次已是常態,許多朋友總是好奇地問:「兩個孩子會不會少了媽媽的照顧?」
其實,子喬、子鈞已經全自動了。子喬剛滿6歲、子鈞剛滿4歲時,已經每天早上自己起床、梳洗、換衣服、寫作業、整理書包、準備牛奶與穀片早餐,8點準時把爸媽喚醒:「我們要去上學囉!」
兩個孩子互相照顧、扶持,除了培養好感情外,獨立自主的性格讓他們早熟又懂事。一家人共處於同一個屋簷下,彼此體諒扶持。這種「室友」關係是不是羨煞很多人?
<培養學習力>工作就是遊戲 遊戲就是工作
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對孩子來說,工作就是遊戲,遊戲就是工作。
跟大人聽到「工作」兩字就頭疼不同,孩子嚮往父母親所謂的「工作」,模仿大人參與各種職業,幻想著自己長大後也能跟父母親一樣,也滿足了孩子內心中把父母親當指標默默學習的欲望。
與其他家長急忙把幼小孩子往外送去才藝班不同,Choyce認為:生活力才是養成責任感的基礎。從會走會動的1歲娃開始,就訓練孩子參與家務,從拖地、掃地、曬衣服折疊與收納,樣樣都讓孩子接手。
有人說:「孩子長大了就會做家事,何必讓孩子從小承擔家務工作的責任呢?」
讓孩子玩遊戲,不管是用任何型態表現,就是具體學習。
在蒙特梭利體系裡,老師稱操作教具為「工作」。孩子們聽到「工作」兩個字,反而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參與感,乖乖接收指定,一步步完成老師設定好的遊戲規則:雙手拿取,帶到定點,進行遊戲,收納組合,送回定點。切水果、利用各種工具打掃、曬衣服、折衣服都是遊戲。
子喬3歲時,操持各種掃把、拖把、吸塵器等家用品,裡裡外外忙碌著,長輩不捨地說:「好辛苦喔!幫忙做家事很累吧?」她卻精神奕奕地回答:「不累,工作是很好玩的遊戲喔!」只要轉換心境,大人眼中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家務工作,對孩子來說,卻是充滿挑戰的趣味性遊戲,從中也獲得自我成就的滿足感。
不要小看家務工作與教具操作!適當引導孩子進入遊戲中,學習責任感的培養、環境整潔的維護、秩序感的建立、自我控制能力、建構組合等邏輯管理、手眼協調以及大小肌肉發展、團體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成就感與自信心的養成。
<培養社群力>從家務學會合群團結
Choyce認為,學齡前的孩子最應該優先學習的,應是生活學習課。特別是家庭中學習與兄弟姊妹互助合作,一起動手完成的挑戰,才是真正甜美豐收的果實,也是最扎實的基本功。
Choyce在家裡會刻意設定家事任務,要求姊弟倆齊心協力一起完成,爸媽不動手,而把主導權交付給孩子,引導兩個孩子討論各種可行方案,一邊做一邊學習進程,詳細解說過程中要注意準則:安全、自我保護、彼此協助,並在一旁守護孩子們進行的每個步驟,一邊聽孩子討論細節,強化孩子自己動手與動腦的愉悅感受,更鼓勵孩子們包裝分送給朋友們,一起品嘗孩子們豐收成品。
說起來好像很難,其實不然。例如清潔地板:與孩子組成專案小組,先開會討論,請孩子集思廣益,思考清潔地板應該有哪些步驟?
孩子們想出來的步驟如下:
收拾個人物品,務求地面淨空。兩個孩子分頭著手收拾家裡每個角落,姊姊負責爸媽房間與客廳,弟弟負責姊弟倆的房間與廚房。
拖地。兩個孩子分頭抹不同房間的地板,遇到大型家具,則請爸媽協助移開,有時會發現平日遍尋不著的物品,此時可順便提醒孩子收納的重要。
一個看似簡單、大人可能只要花上30分鐘進行的清潔地板工作,交在兩個年幼的孩子手中,成為挑戰體力、耐力、集中力與分工合作能力的家務工作遊戲。緊盯著孩子進行工作的家長不見得輕鬆,卻能從每個流程進行中,觀察孩子對自我挑戰的反應,更重要的是,對掌握自我成就感培養的滿足感。
<作者小檔案>Choyce(郭宜亭)
親職教養作家,自創「體驗式教養法」,在2009年帶著當時3歲的女兒與1歲半的兒子遠征歐洲、日本、東南亞各地,展開近250天的自助旅行,兩個小小孩從旅遊和探索中學習獨立、相互扶持。
在部落格上分享親職教養的點點滴滴,超過3500篇旅遊與教養心得,獲「2011年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親子家庭組推薦優格」,文章點閱率超過1000萬次。近來觸角更延伸至出版、演講授課。近期將出版《Choyce全自動教養——會做家事的孩子,走向世界更自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