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朱台翔

3歲的兒子吃得不多又偏食,當爸爸的很擔心,就會一直說:「你要吃飯哪!不然長不高,怎麼辦?」「不吃東西,沒有力氣,跑不快也跳不高……」

 

通常,聽到這裡,小傢伙就會說:「我就是要力氣小,我就是要跑很慢。」然後跑開,或者去找媽媽,或者去惹妹妹。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兒子的表現正好反映了自己與孩子互動的品質;當小傢伙說:「我就是要長不高。」「我就是要打妹妹。」接著,會有一段時間不跟爸爸一起玩。這些,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他對待兒子的態度與方法:開始管、開始念、開始說很多的「不要!」

以前,碰到小傢伙跟他「回嘴」時,他會更氣;但現在,他都會立即停下來,有時候深呼吸,一面思索兒子的需求;有時候去做家事,暫時離開那個空間。

通常不出10分鐘,他就能轉換念頭,譬如有一次想到的是「一餐不吃,又不會怎麼樣,等到餓了,自然會吃,何況,又不是每一餐都這樣。」

這一天,整個晚上,他都在陪兒子。10點多了,媽媽在房間陪妹妹。他說:「太晚了,要去睡了!」「不要!我還要玩。」不管他怎麼哄都沒有用,小傢伙不睡就是不睡。

「盧」了很久,兒子終於願意讓步了,但條件是「要媽媽來抱。」可是,媽媽在陪妹妹,如果起身可能會吵到妹妹,他說:「我抱,好不好?」不要!他只好去討救兵。果然,被媽媽抱進房間後,小傢伙就乖乖地躺在床上了。

他悄悄地把房門帶上,正打算做自己的事,就看到小傢伙光著腳丫跑出來,才在煩惱:「怎麼會這樣呢?」就聽到小傢伙說:「爸爸,可以幫我們關燈嗎?因為妹妹需要燈暗暗的,才睡得著。」

呼!看來,小傢伙的需求一旦被滿足了,就有能力去照顧妹妹,儘管他只有3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