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達
位於台南孔廟前巷內的永華宮,祭祀國姓爺鄭成功的軍師陳永華,是十七世紀流傳至今的古廟。不知何時,廟前民舍前種著一棵蘋婆樹。
每到玉皇大帝誕辰,媽媽會自己做紅龜粿去拜天公。媽媽說,這樣拜拜方顯得誠心,才得神明庇佑。
女兒的本事其實跟媽媽很合,她生來愛吃紅龜粿,尤其是媽媽親手做的。一大早,媽媽忙著磨糯米漿,瀝乾水分,加入紅花米,這些厚工的事女兒全插不上手,她最喜歡把米漿拍在粿印上,每塊粿都發出啪的聲響。對於女兒,媽媽發出天底下媽媽都有的無奈感嘆:「手藝一代代失傳了。」忍不住數落:「我年輕時女孩子不會做紅龜粿,上不了神明桌,就嫁不出去。」女兒的嘴巴塞滿粿,甜甜的紅豆餡,「大不了不嫁,這是男人的損失喔。」媽媽說:「我看是造福。」
有一個手續是女兒做的,最後,媽媽要她去摘蘋婆樹葉片,托在印著福祿壽的紅龜粿上,女兒很是得意,她總算參與了對天公的祭拜。直到上國中,聽歷史老師談到陳永華,第一個反應就是彷彿還留在嘴裡的,那抹紅龜粿的甜味。當然還有她怎樣也不會認錯的,那掌心大的蘋婆葉。
蘋婆樹長的果實又稱鳳眼果,莢殼內兩顆骨碌碌的,是某對父母想起女兒眼瞳脫口而出的美名。媽媽就說女兒的眼睛瞇起來就是一對鳳眼,還沒有熟透的掛在樹枝間。女兒瞇起眼說:「所以啊,我說如果我嫁不出去,是男人的損失嘛。」
那一年,天公生日快到了,媽媽身體不舒服,卻掛念做紅龜粿的傳統。女兒安慰媽媽,她難得這麼體貼過:「別擔心,包在我身上。」不過,媽媽還是放不下心,幸好台南大家族姑姑婆婆阿姨一起來幫忙,磨米、生火,一個大米籠就跟以前一樣在巷內散發出甜甜的香氣,在台南即使歲月流逝,蘋婆樹還是高高長著的。熱騰騰的紅龜粿一個個擺上桌,女兒說:「等一下,還有一個最後的手續。」出門,走到永華宮前摘下幾片蘋婆葉,綠意盎然的葉片,就是神明給這個女兒的祝福。女兒獻上紅龜粿,在天公前默禱:「請保佑媽媽的病早點好起來。」
也許到頭來沒有人記得,永華宮前的蘋婆樹何時就在了,反正它就是在,就像兒女睜開眼睛時,就已找到了父母的注目。那棵樹上結滿了許許多多的眼睛,隨時注目著人間情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