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仁麟

台北市長選戰,柯文哲大勝,他在發表當選宣言時,特別強調這是一次由網路主導的選戰。

言下之意,是網路幫柯文哲創造了這次的政治素人傳奇。他之所以贏,最重要是贏在網路。

柯文哲的這些話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也可以理解成:這是一次由新媒體來主導傳統媒體議題的選戰。柯文哲善於運用網路世界的媒體資源,而連勝文則敗在連傳統媒體的議題都主導不了。因為當今的媒體生態,已經是網路媒體主導馬路媒體。

不管報紙或電視,顯然有愈來愈多的內容來自網路,所以有人說,現在的電視新聞是由行車紀錄器、路邊監視器和網路瀏覽器所共構而成的「三器新聞」。但事實上,這三器內容早就全部匯流在網路上,並且直接主導所有網路線上線下的新聞議題。

這樣新舊媒體融合匯流情況,在選戰開打後特別嚴重,每一場重大議題的點火和擴散都是由網路來主導。這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不外乎:

一、傳統媒體的式微。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收視人口持續減少,愈來愈多的眼球聚集到網路世界,柯文哲陣營就強調,這次選舉在傳統有線無線電視根本沒有投入廣告預算。而且,候選人如果把大量宣傳資源投放在傳統媒體,甚至可能在新媒體世界帶來反效果。比如某些政黨在傳統媒體猛砸廣告,反而會讓選民覺得財大氣粗,轉而同情沒有資源的候選人。這樣的觀感,如果傳進網路世界,更是會被渲染擴大。

二、記者盯著網路跑新聞。為了怕漏新聞,編輯室裡的主管以及在線上跑新聞的記者,全天候24小時地盯緊網路,看到網路上有什麼就跑什麼。當網路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通稿來源,大家的新聞愈來愈同質化,也就是愈來愈網路化。記者把精神力氣花在網路上,在馬路上跑新聞的時間自然會變少。台北市長選戰期間,柯文哲每一次重大訊息的發布幾乎都在臉書上,他的粉絲約60多萬人,而反觀連勝文臉書的粉絲數只有20多萬人,兩人在網路上受到的注意力明顯有很大的落差。

三、馬路與網路資訊的對流迴路。為了抓緊網路鄉民的注意力,各傳統主流媒體在選戰期間注入更多的資源,把網路當成另一個收視率戰場。而有趣的是,這些主流媒體在網路上報導的內容也多半來自網路,於是構成一種特別的「資訊對流迴路」,馬路和網路的資訊迴流到後來,讓人搞不清楚那些資訊來自馬路,那些資訊來自網路。最後,網路自然成了主宰媒體生態的最主要勢力,從議題的點火到擴散一手全包。

柯文哲的傳奇,網路顯然功不可沒。但是在傳奇的背後,也不由得讓人擔心,這樣的經驗,是不是又讓原本處境相當困難的傳統媒體的核心價值受到侵蝕?當新聞人必須仰望網路,未來將何以自主和自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