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管理過20人以上的歷程,寶僑家品(P&G)供應鏈副總經理宋柏庚,從台灣調到中國3年後,成為大中華第一個沒有製造端經驗,卻成為該公司黃埔廠口腔保健分廠的負責人。

「一個廠的分廠負責人」聽起來似乎很普通,但黃埔廠是寶僑的第2大工廠,供貨量大之外,員工人數近千名,在中國更有「黃埔軍校」之稱。管理口腔保健分廠的宋柏庚,底下就有200名正式員工,以及100多名約聘員工。

從原本管理不到20人,到變成管理超過15倍人數,宋柏庚如何在接下職務後,每年替寶僑順利生產出10億元的營業額?

當沒有人教時,「主動尋求協助」是捷徑,也是減少碰撞最好的方法。

從兩任大老闆身上,宋柏庚分別學到做事的方法與管理團隊的哲學。

學區分輕重緩急:平衡工作和生活

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連帶也讓要求完美的宋柏庚,表現的像「工作狂」。「我工作太拼命,標準又很高,其實讓自己很累,」他坦承,剛進入寶僑頭幾年,工作與生活失去了平衡。

Bonnie是他的第一任大老闆,非常有活力,而且對工作充滿熱情,她看到宋柏庚說的狀態,對他發出提醒:「Work less(工作少一點)!」

Bonnie的工作量比宋柏庚更大,她卻在照顧自己2個小孩之餘,又領養了2個中國小孩,還能帶頭要下屬早1小時回家。從旁觀察Bonnie的節奏,宋柏庚看到工作要區分輕重緩急。

他決定試著逼自己提早1~1.5小時下班,對工作不是一視同仁地用「完美」標準,「有些用『進步』的標準,或是『維持』的標準。」表面上是工作效率的問題,當中卻也在磨練宋柏庚的判斷跟取捨。看到他的表現和潛力,讓宋柏庚受到Bonnie推薦,後來成為黃埔廠主管之一。

這段安排優先順序的過程,後來在黃埔廠仍然十分受用。「因為在黃埔廠更要想清楚優先順序,否則下面的人工作做不完;但基層員工最在乎的就是準時上下班、拿到可支付生活所需的薪水,」宋柏庚表示。

當宋柏庚慢慢向上成為更高階的主管,也從當時亞太地區供應鏈的主管Mary Anne對他的態度,轉化出自己對下屬的管理風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