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價量關係是市場的語言,透露出股價變化的奧妙;在所有技術分析中,價量關係可以說是基礎,很多技術分析的形態和指標數據,都是基於股價和成交量的變化而來。

不論是「量先價行」,或是「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都透露出從價量關係來看市場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買進或賣出,在操作股票時是不能或缺的參考指標。

對量價關係該如何解讀運用?多數人常偏執地陷入理論說法裡,一旦股價走勢和理論相違背時,就在原本設定的框架中跳不出來。金融研訓院菁英講師齊克用認為,在分析價和量關係之前,要建立一個觀念:先確定價的趨勢是上還是下,再來看量才有意義。

價、量如何判讀運用

那麼趨勢又該如何認定?以今年2月8日大盤為例,從9,200點這一波下來,長黑連續4根,量相對大,這盤面的趨勢就是向下跌,接續2月22日大盤大跌166點留下一根長黑影,從趨勢來判斷,大跌就一點也不意外!換句話說,在量放大時,出現一根長紅,上漲趨勢會延續;反之,若是出現一根長黑,下跌的趨勢也會延續。

成交量代表的是市場參與者是買進還是賣出的行為,而從量來觀察也能判斷是反彈還是上漲。齊克用強調,他的經驗是先從量來確認,有一根長紅,量很大,代表市場上多數人是認同的;若是量縮,則是代表這一根長紅是虛的,因為市場沒有經過參與者確認,故應帶著存疑觀望的態度面對。像是2月21日大盤量縮,雖然前天跳空上漲,但量還是小,這代表市場對大盤上漲抱著存疑,可以視為一種反彈。

研讀盤勢、股價的重點,「第一大是『價』,第二大是『量』,但是價格決定一切,時間決定價格。」齊克用解釋,量價關係理論的源頭來自道氏理論,Dow Jones曾經明示,「價由量來確認」;價與量的變動狀態可用來確認股票是否正在「趨勢」上;投資人必須要具備基本的研判觀念,一支股票的漲勢開始增強的時候,所呈現的徵兆,必定是價格開始躍動、成交量逐漸放大;當自己所持標的尚未出現趨勢時,最好在旁邊繼續觀望一陣子。

當資訊繁雜時,以價為中心

若是把價量關係運用到個股身上,齊克用最常問學生一個問題:「股價創新高」和「價量背離」,哪一個資訊比較重要?當一支股票出現新高價時,通常一些分析報告就會開始出來說,現在已經價量背離,小心出現回檔,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價為主、量為輔;價為主、資為輔。」齊克用解釋,價沒問題,量就不是問題,當價確定,融資這個因素也可以不要看了,因為重點是股價已經創新高,新高的背後代表有人在繼續買,股票沒有不繼續漲的理由。所以一支股票價格創新高買不買?「當然買!」

這就是回歸到「價由量來確認」,也就是當價沒問題,以價為主;當價有問題,再來用量來輔助觀察。一般投資人常犯的嚴重錯誤是看不懂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就靠觀察KD、RSI、MACD等指標來判斷,那麼就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狀況,畢竟是先有價,才會出現量和指標。

追高的風險不會很大嗎?有沒有可能股價創新高,但投資人賺不到錢?他回答:「有,最後一次!」齊克用解釋,投資人不要怕追高,既然股價會高一定有其道理,而這個道理不見得是自己研究得出來的;唯有價不再創新高,股價才會下跌,為避免慘遭套牢,投資人務必嚴設停損,「我觀察過有賺錢與總是賠錢投資人的帳戶交易情形,賠錢的,雖然賺錢次數多,但賺的都是小錢,一賠卻賠很多,甚至慘賠了還不願賣。」

「你的投資想要賺錢,是要靠你精準的預測分析」,齊克用引用美國華爾街大亨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 1877-1940)經典的一句話;只是他也補充,「當你研究分析結果跟股價反映不一樣時,那就不要對股價後面漲跌的原因存在太多好奇,把它忘了,回歸到股價。」舉例來說,某一支股票在漲,成交量放大,量確認價,是對的,那這套方法繼續用;如果走到某個波段,股價仍再漲,但卻出現量價背離,這時就不用理會量價背離的因素(不要對後面原因產生好奇心),而是將重點擺在股價還在繼續漲的現況。

運用時配合大環境因素

至於用價量關係來選股是否有條件限制?齊克用指出,「價要在票面以上,股本與量要夠大」,是價量關係選股的條件限制,也就是說,第一,選出來的企業一定要獲利賺錢,雞蛋水餃股絕對不要碰;第二,股本要大,10億以下的企業容易受公司派左右;10億到15億的要小心,因為很多是投信認養股;50億以上的穩定度比較高,就算買了之後暫時賠錢,解套機會仍舊比較大。只是在諸多選股方法中,價量關係確實是第一個需要檢視的,但為避免犯下見樹不見林的錯誤,仍須搭配其他方法交叉使用。

另外需要特別留意,在採用價量關係判斷股價,還要觀察大環境,也就是「投資,必須順勢而為,所謂的『順勢』,意指尊重市場,看到訊號再出手」,在搭配總體經濟、大盤走勢之下,再看價量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