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泥
奶奶是位思想極傳統的外省人。
她的觀念裡有著濃厚早期大家庭的生活色彩,因此爺爺過世後她便成為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人。她一聲令下,全家族皆雞飛狗跳,因此我們常私底下戲稱她為「老佛爺」。當然,有許多重要的節慶都由奶奶用傳統大家庭的方式主持大局,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過年了。
過年期間奶奶要求所有家族裡的人皆必須住在一起,除夕開始全家族的人必須穿著新的紅色衣裳,且絕對不能出現白或黑,女生穿繡花鞋,頭戴奶奶私藏的紅色絨布花髮飾。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紅色,似乎連空氣都染上了紅暈。奶奶與媳婦們忙準備年夜飯,小孩在等待時間玩耍、嘻鬧,平時老舊安靜的五樓公寓,登時間變得非常的熱鬧繽紛,為靜謐的巷弄渲染上過年那份鼓譟的氣息。
要供給全家族的年夜飯有如滿漢全席,大家圍在可轉動的圓桌,擠得毫無縫隙,貨真價實的「團圓飯」即是如此。團圓飯後過了午夜十二點大家會吃「素元寶」,意即素餃子。全程由奶奶帶領和餡、桿皮,媳婦們和一些較大的孫女便在一旁幫忙。由於元寶全程手工製作,因此團圓飯後女人們再度穿上紅圍裙繼續幹活。而在這些讓全家族人吃的上百顆元寶裡,其中有十顆在餡料裡包進了紅棗,一旦誰吃到包有紅棗的元寶,便可得到一百元的獎金,象徵福氣。每當素元寶一盤盤陸續上桌,小朋友們便興致勃勃的搶著這些「元寶」,咬到紅棗的大人通常會把棗核送給小孩,讓小孩們領取這些獎金,因此素元寶可以說是小朋友們的最愛。初一吃素元寶,初二吃炸醬麵,初三吃「餃子拐彎」,意即餃子的兩邊頭彎進來,象徵圓滿的「元寶」。
除夕晚上是萬眾矚目的發紅包,紅包按照輩分來發放,長幼有序,因此由祖母先坐在「寶座」上,大家排隊領取並道聲新年快樂,再來換長子、次子……而我們這些還未出社會的小孩們便一直重複排隊領錢,樂不可支。在以前鞭炮還沒禁止的時候,會派男丁們到樓下放大紅鞭炮,其他人由陽台望下去,感受鞭炮炸裂那股無比的興奮,那時總覺得這便是過年的聲音,只是現在禁止了之後,不免感到可惜。
大年初一,一早媳婦們得起個大早打理全家族的早餐,早餐每年皆是稀飯與炸年糕和各種小菜,初一早上總有許多陌生面孔來家裡拜年,有時甚至會有遠從大陸來的親戚,那些親戚許多是我從沒見過面的。初一開始較沒除夕那麼忙碌,大家打的不是麻將,而是一種外省的牌,我們管它叫做「打圍」,其實並沒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只是聽奶奶這樣叫,大家便這樣叫,我既查不到「打圍」的相關資料,臺灣也找不到這種牌種,大伯曾告訴我:「也許全臺灣只剩下我們這副牌了。」
這樣的新年,關起大門,便覺屋子裡的時間彷彿流轉進入了奶奶生活的三零年代,所有光景像是復古相片上的畫面,那樣的華麗,那樣的美。我腳穿繡花鞋,髻起頭髮,頭戴紅花,年復一年,在奶奶家時間似乎不曾斑駁,我站在鏡子前,沉浸在三零年代的色調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