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對於兩個人之間的「相同」,著迷驚喜不已。
我們相信愈多的「相同」,意味著愈多的緣分與契合。在辨識、撿拾並且呵護每一項「相同」的過程,我們由衷地相信,這些當然是天造地設的鐵證。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生命清楚地告訴我們,那些「不同」,那些我們無心或蓄意視而不見的「不同」,才是所有的事情終究能不能成的關鍵。
「相同」讓一切很容易,它未必對我們的關係加分,但肯定讓狀態容易發展,讓類似幸福的感覺容易蔓延。我們在對方身上看到類似的東西,那種熟悉感令我們感覺安全。
但是「不同」一直都在那兒,即使不刻意上場搗蛋,「不同」代表著可能的衝突和歧異,而我們非常不喜歡這樣,總覺得愈多的「不同」,似乎暗示著兩人愈發的南轅北轍。
也許是這種不舒服的心理狀態,讓我們往往消極而不願意去面對並處理「不同」的存在。
有趣的是,「不同」不能不面對,但「不同」未必能夠被處理。更多的時候,「不同」需要的是被包容與尊重,然後以它原來的狀態留存,而不是被改變或被消滅。
硬要處理「不同」,常常帶來的是更多的爭執和不快。
於是完美境界的伴侶關係或許應該是這樣:無論有多少「相同」,只要雙方都能自在地維持著自己的「不同」,並且相安無事,大抵,就算不能白頭到老,總也可以平和攜手走一段很長很長的路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