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爺爺不疼,奶奶不愛」,倒有點適合形容「性教育」的處境。也許未必不疼、不愛;但總之,不少成人對青少年性教育愛也不是,不愛也不是,超尷尬。

從人類有性教育以來,每個時期都有陰魂不散的困擾,即使現代民智已開仍難避免;有人就是要把「性教育」跟「鼓勵性解放」畫上等號。

這種言論讓父母們恐慌孩子一旦學會性是什麼玩意,就像打開潘朵拉盒子,被五光十色吸引,都將可能變為性生活不節制的惡童。

舉世談到這種恐性的性教育,都會提美國布希政府下的教育系統為例,狹隘地限定性教育「只能談禁慾」(Abstinence-only),大力鼓吹貞操,學生簽署約定「絕不會有婚前性行為」。

美國性教育一味拉高層次,講禁慾;以為血氣方剛青少年忍一時之欲,就保一世幸福。明明是性教育課程,卻無性教育之實,連基本如何避孕、使用保險套……都隱晦不情願教。

結果可大不妙,愛達荷大學教授Nick Gier指出,1995-2000年間顯示,美國青少年感染愛滋比例是德國同儕5倍,感染梅毒比例是荷蘭6倍,感染衣原體是法國20倍,感染淋病是荷蘭74倍。

真是一頭霧水!平平是高度發展的文明國家,落差怎會如此驚人?原來歐洲青少年性教育課程,一直提供充分的性知識與資訊,直言保險套的使用之道。

以某些大人的觀點,會以為歐洲性教育教得這麼坦白,一定造成所謂性解放,年輕人性生活浮濫。但正好相反,比起美國青少年,歐洲同儕反而性伴侶較少,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年齡也比美國來得低。

根據英國《Positive Nation》2004年報導,在布希政府推廣下簽署「禁慾誓言」的年輕人,一年內已有60%毀約;其餘仍維持誓言者一半承認有口交,但他們不認為口交是性行為。

那到底,布希政府花下天文數字經費的「禁慾性教育」,還剩下多少人守住防線?

美國性教育一度被道德、宗教牽制左右,最後證實陳義過高,也被下了失敗的結論。這也帶給了台灣借鏡:還原給「青少年性教育」,做為一門知識該有的獨立學習空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