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87年台灣工業與服務業的GDP比重分別為46.67%與48.3%,服務業首度超越工業,開始了「服務經濟時代」,直至今日,根據102年資料顯示,整體服務業占GDP比重69.14%,平均就業人口645.8萬,占了就業人數比重為58.88%。服務業已成為國家經濟活動主體,亦創造就業主要來源。

有鑑於服務業GDP占比吃重,但經濟產值卻逐年衰退,服務業成了窮忙族的代表,因此如何提升「服務品質」的專業,成為提升服務產值的關鍵。

 

以往,服務不被認為是一項專業技能,隨著產業競爭激烈,產品品質是基礎,而勝出的關鍵則在於「服務品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更將台積電定位為服務業,宏碁電腦也表示:「賣服務是未來的利基」。

國內不少企業知道服務的重要,但卻有許多企業不知道如何落實,許多專業領域皆有其相關證照可考取,但「服務品質」證照卻乏人問津。

也因此,大企業紛紛發展自己內部的認證制度,例如:麥當勞的漢堡大學與IBM的知識大學;也有許多企業將服務品質認證列為升遷考核的依據。不過缺點是,只要離開該產業,價值便無法彰顯。

因此,筆者創立興誠服務品質管理訓練機構,認知到「服務」的專業性,各行各業都需要服務,服務的本質即是創造讓顧客滿意的品質,因此,便著手設立服務品質相關認證,目前包含「BIM行為形象-服務品質管理系統」、「CSI-Star神秘客服務稽核星級評鑑調查」與「ISQM國際服務品質流程制度標準書」三項系統的訓練與輔導。

其實,所謂的「服務」在早期並沒有一定標準,但是隨著社會進步、顧客消費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規範定義「服務」。

台中福特上立汽車公司董事長洪堯堂說:「人資有人力資源管理師,勞安有勞安管理師,但服務禮儀怎麼沒有服務管理師?」

在顧客導向的服務時代中,每當消費者購買了一項商品,也等於購買服務,如何協助企業將無形的服務化為有形的互動技巧,並融入產品以進行專業銷售服務,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民國96年,筆者將「服務禮儀課程」發展成「BIM顧客服務管理師」、「稽核師」、「經營師」、「專業講師」與「顧問師」5大類證照課程;民國98年TUV德國萊茵驗證公司,更將其列為國際認證課程,登錄至教育部大專院校技職證照系統。

「顧客滿意的服務品質」是成功企業的必要條件,而忠誠的顧客則是企業保持領先地位的核心關鍵。消費者的品牌黏著度,除了穩定的產品品質,「服務」是加速品牌擴散的不可或缺因素。

因此,運用正確的服務品質標準流程系統,使員工做事有參考依據,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何謂「好服務」,除了可以有效建立指導教學功能,更可以給予員工一個清楚的工作方向,當員工拿出「好服務」,消費者買單,一個相輔相成的供需連結,便應運而生。

讓顧客在每一次的消費過程感到滿意,是企業最有利的籌碼。大陸近年來也喜愛學習台灣的服務標準流程,大陸企業主認為「台式服務」最大特色在於自然、不做作。

其實,好的服務核心價值莫過於「將心比心」,心態對了,服務自然就對,因此,提升服務品質,不能光看表面,運用良好服務禮儀技巧、仔細傾聽顧客需求、制定同仁可以遵循的服務流程、透過正確服務查核機制了解問題並進行改善與維護,多方統整,才能在服務層次上有所提升,也才能真正透過「服務」留住顧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