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蒼多

從前,其實也不是很久以前,才廿年,有一部電影,叫《婚姻的肖像》(Portrait of a Marriage)。

總是認為它講的是納爾遜將軍、哈米爾頓先生和愛瑪夫人的三角情史。這也難怪,《婚姻的肖像》和納爾遜的情史都涉及三角戀愛,只不過前者是兩女一男,後者是兩男一女。其次,前者的男主角尼可遜(Nicolson)和後者的男主角納爾遜(Nelson)只差幾個英文字母。

三角戀愛多的是,為何單挑《婚姻的肖像》?因為Barbara Foster 等人寫的《戀愛中的三個人》就是沒有這一段(也許此書作者認為這一段不是傳統的「三人行」)。《戀愛中的三個人》一書還漏了賈克.倫敦(Jack London)、他的妻子和另一個男人之間的三人情。

(別炫學了,你要寫的不是《婚姻的肖像》嗎?)

(是電影還是傳記作品的《婚姻的肖像》呢?)

(露餡了吧?你並沒有看過電影《婚姻的肖像》)。

(我本來就很少看電影。原著比較精采。電影看完後就像做了一場夢,飄飄然走出電影院,無法教放映機倒帶。但原著一面看一面整理思緒,還可以衣裝不整,甚至裸身,在電影院行嗎?)

原著是男主角外交家哈羅德.尼可遜(Harold Nicolson,1886-1968)和女主角作家Vita Sackville-West(1892-1962,就簡稱薇妲吧)的兒子尼傑爾.尼可遜(Nigel Nicolson,1917-2004)根據母親的日記和兒子自己的回憶寫成。也真難為這個兒子了。想想,母親和父親都有雙性戀性向,記錄他們五十年的感情生活和性生活,難免家醜外揚,也許讀者讀起來也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殘忍。奇怪耶,做兒子的為何寫這些?身後是非誰管得,滿街聽說蔡中郎嘛,反正出書後有一段時間滿街聽說尼傑爾.尼可遜就是了。

那艘船要去的陸地在哪裡?

尼傑爾.尼可遜在原著中是這樣說的:「我知道一切後(指母親的同性戀),更加愛她,父親也一樣,因為母親受到誘惑,因為她脆弱。她是一個叛徒……她為愛的權利而戰,包括愛男人與女人,拒絕婚姻的傳統,包括婚姻所要求的排外的愛,以及女人應該只愛男人等等。為此,她準備放棄一切。是的,她也許瘋了……但那是一種莊嚴的愚蠢。她也許很殘忍,但那是英勇的殘忍,我如何能輕視這種激烈的熱情?」

家醜外揚變成了揚善?

薇妲本人的眾多作品似乎對自己的同性戀沒有著墨。我們只知道她也寫了很多詩,甚至在小說《海上沒有路標》(No Signposts in the Sea)中描寫男主角要搭船去旅行但卻沒有目的地,作者也用了詩:「那艘船要去的陸地在哪裡?/它穿上整齊的服裝歡喜地出現,/在拂曉時像雲雀般活力充滿,/是要前往夏日的海還是白雪的極地?」

所以,我們就來談現實生活中薇妲的同性戀對象。她的第一任女性情人是蘿莎蒙.格羅斯文諾(Rosamund Grosvenor,1888-1944),薇妲暱稱她為「玫瑰」。「玫瑰」大薇妲四歲,兩人共有一位女性家教。長大後,薇妲愛上了「玫瑰」,在日記中透露:「哦,我敢說我隱約知道我沒有權利跟蘿莎蒙共枕,我確實不應該讓任何人發現此事。」

第二任是法國女作家懷娥特.崔佛希斯(Violet Trefusis,1894-1972),名字中的Violet其實就是紫羅蘭。(又是玫瑰又是紫羅蘭。聽說,多情的英國人為了慶祝納爾遜情史中納爾遜將軍的「特拉法加之戰」Battle of Trafalgar二百週年,特地把一種玫瑰命為「愛瑪.哈米爾頓女士」Lady Emma Hamilton,即納爾遜將軍的情人,花苞呈美妙的暗紅色,還有少許橘色,算是珍品)。這位懷娥特.崔佛希斯寫了一本著名的小說《英國刺繡》(Broderie Anglaise),描述她和薇妲的同性戀,兼及女作家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也是對後者所寫的《歐蘭朵》(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的回應,奇怪的是,《英國刺繡》在巴黎出版時,維吉妮亞和薇妲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第三任就是鼎鼎大名的維吉妮亞.吳爾芙,她的《歐蘭朵》描述了這段情,《婚姻的肖像》的作者尼傑爾.尼可遜說此書是「文學中最迷人的情書」。

人影雙雙,處處皆是伊甸

當然,《婚姻的肖像》是以第二任的懷娥特.崔佛希斯為重心。薇妲與懷娥特第一次見面時是十二歲,懷娥特是十歲,兩人是在廿歲前有了關係。後來兩人都跟男人結婚,但事實上,兩人私奔了幾次。一起出去時,薇妲都化裝成男人,就像她們之前一百年,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跟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住在西班牙的馬約卡島時,喬治桑也是穿著男裝。

(西班牙的馬約卡島!知名的蜜月聖地,郵輪之旅去過,但無緣到喬、蕭兩人的住處目睹那台還在島上的鋼琴。啊,好想讀一讀喬治桑的《馬約卡的冬天》,總覺得「馬約卡」三個字配上「冬天」才夠文學,才夠音樂)。

有一段有關電影《婚姻的肖像》的影評,描述薇妲與懷娥特之間的兩情繾綣:「爐火邊,暗室裡,小湖上,樹蔭下,人影雙雙,難分難捨,處處皆是伊甸園。」這未免太文藝了,當然也只是《婚姻的肖像》中的一部分而己。

其實,懷娥特後來和追求她的鄧尼斯結婚後,曾經引起薇妲很強烈的憤怒與嫉妒。兩個女人雖已婚,但卻發誓不與丈夫有性關係,只是懷娥特竟然與薇妲的丈夫尼可遜捲入第三情,讓薇妲情何以堪,於是她就藉口斬斷與懷娥特之間的「情絲」,回到尼可遜身邊。這些都是兩人情史中的波瀾與波折。儘管如此,兩個女人仍然彼此忠實,深深相愛,偶爾還會偷情。懷娥特寫給薇妲的信最能顯示她對薇妲的深情,而薇妲在幾年後寫給懷娥特的信則更證明兩人的愛不曾真正結束,就算幾年後接到對方的電話,也會潸潸淚流。

《婚姻的肖像》其實不只是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故事,它也是三個名女作家的同性戀故事,很是難得,尤其是男主角外交家哈羅德.尼可遜居然給予妻子同性戀的完全自由(也許是因為他自己也有同樣傾向),令人嘖嘖稱奇,說它是一部走在時代潮流前面的作品也不為過。真實生活中竟有這樣錯綜複雜的……迷情。

從前有部電影,叫《婚姻的肖像》,不,從前有一部名著,叫《婚姻的肖像》,裡面的真實婚姻與愛情故事非比尋常,似乎召喚著傳記、小說的愛好者以及酷兒、同志讀者:來讀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