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Ramin

拜科技持續演進之賜,現今人們已能利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瀏覽信件、拍照並記錄時間地點,或是從事社群活動。而手機如同手錶般可隨身攜帶的特性,讓消費者在使用行動裝置時,不斷在上面刻劃屬於個人的痕跡。如果隨意撿起一支智慧型手機,仔細瀏覽裡面的資料,就像是在透視其主人心思一般,看到他的人際網路、生活習慣,甚至是對某事物的個人觀點。有趣的是,這些資料混雜在各式各樣的App角落當中,目前還沒有人找到一套方法將資料完整地整合、過濾,並轉變為有意義的資訊呈現給使用者。

現有的智慧型手機,只能靠手指在觸控螢幕上的滑動在畫面間切換;其原因是因為現行的平板裝置或是智慧型手機,有著螢幕尺寸等物理限制,無法像個人電腦一般讓使用者同時看見不同視窗進行多個任務,但這不全然是缺點,因為透過單一畫面的呈現,使用者反而不會被其他背景進行中的App分心;但是當使用者進入需要查詢資訊的情境時,則最好能在同一個畫面呈現出全部資料,以免使用者迷失在App的切換裡,忘記自己原本計畫的任務為何。

目前手持裝置運算能力的成長產生了對應的影響力;預期2012年四核心運算晶片的產品即將上市,就能預見在行動裝置上可能形成更多像是影像辨識等這些大量產生資料的來源。而當智慧型手機能夠自動辨識物體時,便能提供更多敘述性資料,便於系統為使用者整合出更有用的資訊。

能看 能聽 能聞 能摸

在此同時,感測技術的演進也有機會將行動裝置帶入多感官互動(multi-modality)的新紀元。站在人類與實體世界互動的觀點,以視覺、聲音、觸覺、嗅覺等感官,提供人腦回憶的提示,可以提高人機互動的效率,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教導小朋友「球」這個物體的時候,會同時敘述「球」的形狀、紋路、拍起來的聲音、摸起來的觸感跟彈性等各種物體屬性。

未來裝置的可能性千變萬化,可從這幾年車載資通訊領域因運算能力提升帶來的進步程度觀察出來。看到各類型主動預防性的安全裝置推陳出新,就能瞭解行動裝置的潛力無窮,不過最終的使用方式仍然會由消費者決定。當開發者在為手機、平板裝置以及在個人電腦上開發應用時就將發現,目前使用者已經傾向為不同裝置做分工。智慧型手機是隨身攜帶的親密裝置,而平板電腦做為上網、收看線上影片的小工具;個人電腦則僅做為工作使用,同時在個人電腦上觀看影片的行為已經減少了—應用服務開發者必須要適應這些變化。

以普提資訊這幾年的經驗來看,能夠被稱為創新的產品服務,即是消費者無法以既有知識理解的產品。開發者要能夠讓目標使用者瞭解其用途,並且願意使用,才能成為最終贏家。想要創新,開發者可以先試圖解決自身的問題,先在開發團隊內部自行長期試用產品以發現問題點。接著透過不斷讓目標客群試用、反覆修改等途徑,確保消費者的的確確能夠瞭解產品,來達到最終上市目標。

開放共創 資訊互惠

除了垂直的技術演進之外,透過人機介面來水平整合多人協作是一個尚待探索,且不需依賴運算速度的領域。聽說台北市政府已開始跟進世界其他國家,以open data方式將北市即時交通狀態等公共資料提供給中小企業及個人開發加值服務時,我非常訝異。這些資料在德國或歐洲是屬於電信商持有,並且是以商業型態進行販售的。

公開分享,代表資料取得的便利性,加上裝置本身的資料庫,可以預見未來能夠產生更多創新應用的可能性。但應用服務開發者的關鍵仍在於著重於易用性(usability),以及將資料轉變為資訊的過程中是否能對使用者產生意義及價值。

現今使用者在行動裝置內創造的資料庫,已經足夠被窺探出使用者的行為與觀點,如果能進一步用更好的人機介面將眾人的資料整合,即可呈現出群體的個性與知識。接著再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分析彙整成為資訊,將可以是群眾知識管理的新便捷模式。

傳統知識管理平台受限於使用者無法看到分享資訊,讓使用者吝於透過此類管道提供資訊;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減少輸入資訊的麻煩,再提供明顯的誘因,形成協作互惠的機制,那麼,將能形成群眾主動分享資訊的新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