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力,是一種天分,還是後天學習?
因喜愛摺紙而收藏立體書郭献鐘在書中看見世界的精彩。
他原本只是從國外買回立體書,做為一對兒女的旅行禮物,透過閱讀,卻發現,立體書不但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吸收難懂的知識,過程更是充滿驚奇,還有一種發現的喜悅。
40年來,他在每一座旅行的城市尋寶,增添旅遊樂趣。
用時間累積收藏數量,立體書帶給他的不只是知識,這本集合色彩、繪本、設計及紙藝……的藝術,更豐富他的思想,為生命及工作注入活力。
翻開書本,一棟房子、一艘船、一隻恐龍,甚至一整座伴隨鳥叫聲的森林躍然眼前,「翻立體書有時會非常感動,偶然中買到一本,打開後看到原來有這種設計?發現的喜悅,會覺得那趟旅行很值得。」收藏3000多本立體書的郭献鐘感性地說。
自小就非常熱愛紙藝,生活因擁有立體書而豐富,他說:「立體書好處是頁數少,用最短時間,了解一件事情。」「可以涉獵不同領域,懂皮毛,談話有內容。」
立體耶誕卡愛上紙藝
與立體書相遇,源於郭献鐘從小的興趣──摺紙。生於物資缺乏、沒有玩具的時代,他的童年很貧瘠。幼稚園時期得到1張耶誕節立體賀年卡,「打開卡片,小木偶和他的爸爸跳出來。」這張精緻、生動的卡片,讓他徹底愛上紙藝。
「最早接觸的是摺紙。」郭献鐘從國小開始學習,「習慣一直養成」。25歲創業,每次出國考察,必到書店,除購買本業紡織、塑膠等專業書,順便到童書部買書給兒女,「立體書很容易看得懂,不會有文字隔閡。」
立體書,與摺紙技巧相仿,都是在紙上做變化,尤其立體書使用知識多,包括設計、色彩、插畫、紙藝。他強調:「美學概念從小養成,不是硬塞。讓孩子懂得什麼叫美、設計,不要被傳統給框住了。」從小看立體書長大,女兒郭安妮現在美國經營工作室,教兒童美學和創作。她說,受立體書影響深,「創作是從無到有,讓小朋友玩出自己的天分。」
創協會辦世界摺紙展
「早期台灣很少有立體書,每次出國一定會買。」因自己也很愛,郭献鐘在各國書店「有幾本就買幾本,用手工製作不會大量出版,很容易絕版。」從立體書中,他也找到摺紙的應用,「我學的是工、做的是塑膠、推廣的是農業。」「辦公室櫥窗展示產品,在網子下放我摺的蘭花,有裝飾作品,還可讓產品說話。」他說,興趣結合設計,放入工作,「賣什麼一目了然。」
熱衷摺紙,即使到現在,他在上衣口袋中都會放著無數張7.5公分的紙,「這個尺寸可以放在口袋。」上班時還會偷偷摺紙。由於太愛紙藝,赴日考察時知道日本有紙藝協會,回台組織「中華紙藝協會」,曾舉辦世界摺紙展。為興趣他還開了一間店,叫做「卡迷紙藝世界」,專門進口各式紙張,並教授摺紙技巧。「叫好不叫座」,開了10年已暫停營業,他說:「做興趣很好,做事業不行。」
培養思緒視野角度廣
花40年時間,走訪60多個國家,收藏各國立體書。郭献鐘說,投資在立體書上很值得,「我把它成藝術品。」立體書的價格只較一般書籍貴2~3倍,翻閱時,「思想比較敏捷,看得角度比較廣。」
他以喜愛的紙藝家,被公認為「立體書之父」的德國人,羅塔.梅根多佛(Lothar Meggendorfer)舉例道:「他創造很多新穎的立體書結構,每一頁的機關都不同。」透過立體書,郭献鐘獲得知識,結交好友,事業也更上一層。
郭献鐘小檔案
年齡:1947年出生(65歲)
學歷:台北工專紡織科
收藏資歷:25歲迄今,40年
收藏數量:3000多本立體書
其它收藏:1000多張立體卡片、5000多張世界各國風景明信片
主要來源:國外旅遊在書店購書、台灣各大書店、網路、朋友贈送等
收藏經歷:
25歲 出國考察、旅遊,從買立體書給小孩開始
38歲 舉辦台灣首次摺紙展,有原創或自創,例如龍舟、桌椅、筆墨、各種動物等
52歲 成立「中華紙藝協會」,開設「卡迷紙藝世界」,進口摺紙書及各式紙品
報你知 立體書歷史
「立體書」(Pop-up book)指的是書本中加入可動機關,或者翻開書頁後出現立體紙藝的書籍,歷史上最早的立體書可追溯至1236年,當時是以轉盤方式查詢宗教節慶。19世紀初期,隨出版技術發展,出版社開始生產與兒童互動的書籍,例如1907年的紙娃娃翻翻書,類似變裝紙娃娃書。在許多紙藝大師努力,立體書製作從簡單到複雜,如有「立體書之父」之稱的德國人羅塔.梅根多佛(Lothar Meggendorfer),發明許多機關,可操縱書中的人物,增加閱讀樂趣。現在,除了紙藝,還有科技,如LED燈、香味、聲音等,讓讀書也有五感體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