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潮語「小三」,或之前「第三者」、「情夫/情婦」、「狐狸精」、「偷漢子」都文謅謅,現實人生可非演連續劇,哪會字正腔圓說「我回不去了」?沒歇斯底里咒罵,起碼也會怒氣沖沖說:「你想得美!」說完,還要從鼻孔滾出一個好大的「哼!」


我年輕時,新聞報導常把外遇對象寫為「姘頭」,夫妻吵架時罵「你跟你那個死姘頭……」連珠砲罵得夭壽地過癮。從前到現在,這麼多流行過的名詞,似乎「姘頭」最土俗粗魯;但也相對最能將「那個角色」描述得淋漓盡致,幹譙滋味溢滿迸出。


聳擱有力還有典故
當前叫「小三」,又不是手拉手去郊遊,叫那麼親暱要死啦?要就叫「姘頭」雖罵得痛苦,卻也罵得痛快,聳擱有力,這樣才能把老子或老娘心頭的恨統統罵出來。
但語言就這麼神奇,破壞力強,隨之創造力亦強。如罵跟配偶出軌那人「姘頭」,罵透怨氣;詭譎的是,戲稱跟自己出軌的人「姘頭」,當調情時使壞叫喚,竟有搔到奇癢處、憋著想笑(即使是苦笑)的摳摳感。
為何叫姘頭?據悉,原意強調兩顆腦袋內無漿糊,又無膠水,兩頭併在一起也黏不長久,比起明媒正娶的婚姻,遲早要拆了。所以結束外遇又稱「拆姘頭」。
相反的,發展外遇另一說法是「軋姘頭」,聽來像軋戲。指藝人同一時間接多部演出機會,軋得沒天沒夜。搞外遇,不也如此?興頭來了,軋姘頭軋得沒天沒夜。
姘頭也是文化發展產物,武后養男人稱面首,到慈禧已稱姘頭。少了文雅氣息,多了實幹精神。叫小三長小三短沒創意,不如懷懷舊,調情語改成「喂,死姘頭,儂的心頭肉,待會來相好一下唄?」


許佑生《性鬆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