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齊
優雅而充實的老年生活,是每一個人都不應放棄的權利……
今年六月,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一份調查,顯示有6成老人認為自己「體弱多病」,另外有超過4成老人認為自己是別人的包袱。透過這項調查可以看出,不少台灣老人是悲觀地在生活著,甚至自我設限,阻擋了「老年人也能精采生活」的可能。
日本人津端修一(89歲)與津端英子(86歲)夫婦,卻過著「越老越美麗」的生活,兩人並來台分享了心得。
即使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並不如日本完善,但是優雅而充實的老年生活,是每一個人都不應放棄的權利。
<時間淬煉>好生活 是經營出來的
津端夫婦堅信「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他們熱愛田園生活,傾注40年的時間培育自己的菜園,一年可收成八十多種蔬菜;蔬菜水果都成了餐桌上的豪華饗宴,樂於分享的他們還會到處分送給親戚朋友,甚至將水果放在路邊,供路過的人享用,以此與人們建立深厚的情誼。
修一先生還有一個特別的嗜好,就是獨愛帆船,他視帆船為「幾十年的老朋友」,儘管遇過7次的海上風暴,也絲毫不減他出海的熱情,甚至在88歲時還進行了一次大溪地帆船之旅。
閒暇時候他們也樂於自己動手做東做西,建築師出身的修一先生熱愛木工手作,家中大大小小的器具、耕種用的農具,大多來自他的雙手;英子則熱愛紡織。他們以此做為保持健康的祕訣,認為手腳要並用、腦子要動,才能健朗地老去。
儘管他們物欲極低,卻堅持「要買就買好的」,特別是家具,絕對不可以買便宜貨,因為「將好東西代代相傳」是他們的家訓,買任何東西前一定要確認其是否好到足以傳給子孫,畢竟積存了歷史與光陰的好家具,是再多金錢都買不到的。
津端夫婦的好生活,基本上都是用「時間」積存而成,花40年耕種的菜園、與帆船並肩數十年的海上經歷、承載著歷史與記憶的好家具,甚至堆積如山的木工與紡織品,無一不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感情維繫>夫妻相處 懂得保持距離
修一先生說,兩老維繫感情的方法就是「保持距離」,有些話不方便說出口,或是怕說出口會傷到對方自尊的,就用留言的方式表達,既可達到目的,又能有效減少衝突。
兩人的相處就像兩條平行線,在家時各做各的事,甚至出門在外也各走各的路,但他們對彼此而言正是「空氣一般的存在」,自然得好像理所當然,卻又是絕對的不可或缺。修一先生說他在遇到海上風暴時,旁人都忙著喊:「神啊!救我!」只有他一人喊:「英子啊!救我!」由此可見,英子女士果真是修一先生賴以維生的動力來源。
即便如此,該細心體貼的地方,兩人也絕沒有忽略,例如修一先生在英子女士的體力逐漸下降後,就自動把農具全都重新製作了一遍,做得更小、更輕或是更好施力,方便英子使用。而有一次修一先生自言自語著想玩遊艇,英子女士清楚丈夫一旦說出口的話一定會成真,不等先生開口,就自動開始籌錢。
平淡如水,卻又真實地為對方的需要而存在,這就是津端夫婦。
<保持熱情>人生態度 何妨任性而為
津端夫婦的的生活態度,總的來說就是「任性而為」。
這要追溯到二戰期間,英子在某一次前往工廠工作的途中,腦中突然出現一個聲音,告訴她「回家,不要去工廠!」她順著直覺往反方向離去,旋即聽到爆炸聲響,當時正在工廠的人們都被炸死了。從此以後,她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與感受,而非他人的意見,終其一生都任性而為,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而當時過著物資匱乏的生活,他們家靠著一塊小小的庭園種植地瓜,雖然困苦卻活了下來,她也因此體會到「今天會比昨天更好,只要一直相信明天會有好事發生,一切都會變好。」一塊小小的土地就能燃起希望,也是她日後投入田園生活的主因之一,修一先生還戲稱她是菜園中的精靈,逗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修一也同樣任性而為,即使經歷了7次海上風暴,也無法阻止他想出海的決心,每一次驚險,都不斷證明只要他相信,就一定會活下來,因此修一從不害怕,持續地挑戰、冒險。
津端夫婦的生活並不難實現,每個人想要的也不盡相同,只要不讓心先老去,不對生活失去熱情,任何人都能享受「越老越美麗的人生」。
<達人小檔案>津端修一 津端英子
修一先生畢業於東京大學,先後任職於數家建築設計事務所。1969年以「高藏寺新城計畫」獲得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石川獎。曾任廣島大學、名城大學教授,現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從事評論活動。
英子出身於釀酒廠,婚後便投入主婦工作,全心全意支持丈夫。闢地種菜,實踐在大地紮根的精緻生活。
夫妻倆以「越老越美麗」的人生為目標,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精神充沛。雖然沒什麼錢,卻過著令人羨慕的好生活。著作《積存時間的生活》在台上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