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宜蘭龍潭黃春明的老家返回台北後,我們立刻面臨這部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由哪3位導演來執導的問題。在原來的企劃書上我們的建議人選是當時電影界最強的3位年輕新銳,包括侯孝賢、王童和林清介。結果王童已經在籌備黃春明的另外一篇小說《看海的日子》,他已經被比我們早一步和黃春明接觸和簽約的民間電影公司網羅了,而因為拍學生電影而崛起的林清介也正在籌備新片,只有侯孝賢一口答應下來。

這時候侯孝賢的挺身而出,他對我們說:「你們在光陰的故事都敢啟用4個全新的年輕人,事實證明非常成功,為什麼不繼續幹下去?再找兩個新導演,反正由坤厚攝影,念真弄劇本,我可以在挑演員或是拍攝現場協助,看頭看尾。」有了孝賢和坤厚這兩位導演全力相挺,我們士氣大振,於是從金穗獎的英雄榜中尋找新的英雄。

金穗獎創立於1978年,到了1983年已經6年了,6年的時間累積了豐富的年輕電影工作者名單,在加州唸電影製作的萬仁是在這六屆競賽中唯一兩次得到最佳影片的人,作品非常成熟,他成了無異議的人選。

29歲李安初試啼聲

當時另外一個最佳人選正是第六屆剛剛出爐的金穗獎最佳影片《蔭涼湖畔》得主李安,那一年他29歲,還是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的學生。因為還是學生身分,於是錯過了這次和侯孝賢聯合執導的機緣。

在中影工作8年期間,我們一共錯過三次合作機會。

第二次是李安完成了畢業作品《分界線》之後,我直接打電話到紐約邀請他在美國執導一部電影《長髮為君留》,他委託剛剛從紐約返回台北的舒國治和我討論細節,後來這個企劃案沒有繼續執行下去。

直到1988年李安拜託王獻篪主動送上一個他最想拍攝的劇本《喜宴》,我自以為合作時機成熟了,向公司積極爭取,最後公司以不宜拍攝同志的電影作罷。這是我們和李安第三次擦肩而過。

當初確定李安無法加入《兒子的大玩偶》的拍攝工作後,從同樣是第六屆金穗獎得主中我們發現了曾壯祥。當時已經從德州拿到電影製作碩士的曾壯祥正好替中影公司的另一個部門工作,從中影過去的傳統認知中,他根本不可能當劇情片的導演。所以當我們去找他時,那個部門的同事都在背後偷笑。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個翻天覆地的革命浪潮即將襲捲這家屬於國民黨的全台灣最大的電影公司。

《青出於藍 小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