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國時期,各國為求勝出或生存,得透過爭取盟國以取得預期的利益。不管是蘇秦遊說「合眾弱以攻一強」的「合縱」策略,或是張儀主張「事一強以攻眾弱」的「連橫」策略,都運用拉攏、串連策略夥伴或盟友的方式,以增加成功的機率。

主管為達成工作目標,也常需透過建立與聯結策略夥伴的方式,方能讓任務順利推動。

費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所構築的圖象,以自己為中心點,再依據親疏遠近,組成一圈一圈向外延伸的人際格局。如同將一顆石頭投入水中後,會形成以石頭為中心,一圈圈向外的波紋一般。

當需要串連的策略夥伴人數較多時,主管可先列出應涉入的關係人名單,再仿造「差序格局」概念,依據特定考量因素,將人選區分出層次,列出層差名單,以訂定串連的優先順序。

與主管關係的「麻吉」程度,是區隔順序的考量方式之一。從平日互動關係良好者開始著手,先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有助於主管奠定執行基礎與建立信心。此外,還可請這些交情良好者,提出一些改善或推動建言,可更順利地完成後續的任務。

依據單位層級的內外屬性劃分順序,也是常用的方式。先由同一課級單位著手,再逐步跨足至同一部級、處級、中心級、事業處等單位組織;有需要時還可接著跨出至組織外的同集團單位。善用組織層級架構力量,可藉力使力地完成合作的策略聯盟。

若擬執行的議題頗具爭議,則須審視關係人名單中,是否列出具個人影響力與煽動力的關鍵少數名單。依據個人影響能量大小為順序,先取得重要意見領袖與關鍵人物的合作意願與共識,可降低推動阻力或減少反對聲浪。

許多重大爭議案,事後檢討原因時,常歸因於事前的溝通不良、當事者未獲得事前知會的不受尊重之感,以及未能在事前表達個人意見所致的不滿等因素。

所謂「先安內再攘外」,當劃分成一圈圈的內外層次後,執行主管即可依劃分的順序,先於內圈針對歧見進行溝通、討論與辯論,不管有任何問題點與疑慮,都寧可先在內部挑開來,設法做好溝通並取得共識,避免出了門後,又扯自己人的後腿。

當經過預先告知與討論,並針對特定問題點與考量進行調整、修正,取得內層的背書與同意後,再往外進行另一層的溝通與說服。

不管是運用個人交情、組織層級、個人影響能量為結盟層次劃分的標準,重點均在於運用此方法,分層、逐層地,將原屬於圈化者的「外人」,逐步拉攏進圈內而成為「自己人」,擴大自己人的族群與聲勢。

善用「合縱連橫」的策略結盟,促使形成共識、和諧的雙贏局面,是主管得善用的溝通與工作執行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