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求的,是最佳解還是滿意解呢?
古典的決策理論強調尋求最佳解,所以要經過仔細計算。但是。在數學上的最佳解往往不是最好的答案,因為價值、不確定性的機率,是無法準確計算出來的。
舉例來說,人們在尋找結婚的對象就不可能有最佳解,通常遇到滿意的對象就結婚。同學找工作也很難有最佳解,通常滿意之後就不會換工作。投資股票常常怨嘆沒有賣在最高點。
最佳解通常存在於數學或工程的世界中,在日常生活或企業經營上,尋找滿意解可能比較實際。
決策科學之父Herbert Simon把尋求最佳解的人稱之「經濟人」,而尋求滿意解的人為「管理人」。前者研究的主要是數學家,而後者呢,則多半是認知心理學家。
快樂工程認為,你要認識自己的認知風格,是學習快樂的基礎。
在管理上,我將之分做三個階段。
第一,觀察。我告訴大家,你們所看到的事實是片段的,不是全部的事實。而且人們有一個過濾系統,會隨著自己的習慣與成見,選擇看見或忽略某些事實。所以要多聽聽別人的看法,特別是不一樣的看法,來發現自己的盲點。
第二、思考。人們喜歡給觀察到的事實,賦予意義。這種對片段事實的解釋,確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感覺。負面思考的人,通常會賦予負面的意義,正面思考的人,想的則是希望與活力。
第三、感覺。感覺不是來自於所遇到的事實,而是我們對所觀察到事實的解釋,就是認知的結果。快樂不是來自真實環境,而是我們對環境的解釋。所以夢境、幻影,也會影響我們的感覺。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學習「想像(做夢)度假」呢?一個人在書房翹起腿來,吹著冷氣,曬點陽光,想像在海邊吹著海風,如果再放點海浪音樂,還真有度假感覺。也可以改放鳥叫的音樂,就瞬間飛到山林裡了。
人年紀大比較健忘不是退化,可能是一種進化的結果。因為年紀大的人在組織中負責的事愈來愈重要與複雜,所以認知系統會自動過濾不重要的資訊,以讓組織長老更專注於領導大家。嘿嘿,最近常常對自己的記憶不太滿意,想到這是一種進化,竟不知不覺感到驕傲起來。
許多時候,你無法改變事實,但是卻能夠改變你對事實的認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