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笑笑阿嬤」往生了。原本交班說,為了阿嬤的安適,家屬決定「形式上留口氣」回家(往生後戴氧氣鼻導管回家),從一旁陪伴的女兒的反應來看,不只是「形式上留口氣」,家屬真的非常想要帶著阿嬤的「最後一口氣」回瑞芳老家。
往生的地點,常常是沒得選擇的,天災或人禍,急性的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大動脈破裂或腫瘤出血。有時候,末期的疾病,如癌症、心衰竭、呼吸衰竭、腎衰竭或肝衰竭,呼吸、心跳、脈搏和血壓可能緩慢下降,我們可以預期往生的時刻將近而有所準備。


往生時刻難以預料
但,末期的慢性疾病也很常見急速的變化,原本還清楚,或可以講話的,一轉眼,卻什麼都量測不到了,什麼都沒了。
地點的考量,不外乎宗教、習俗、不適症狀的控制和照護的便利性。老人家常傾向回家,若有身體不適的,譬如喘、痛、抽筋或躁動混亂,若無法帶藥回家控制,在院往生較能平靜安詳;住公寓、沒有電梯的,現實上就不方便,住透天厝或平房的,通常比較可能傾向在家往生或留一口氣回家。


平靜安詳比較重要
我私自認為,平靜安詳的往生重要,往生的地點不重要。我知道,每個人的想法都有道理,都需要被尊重,只要不強人所難,例如逼著喘吁吁的病人一路喘回家,我都可以接受。但我也知道,如果家屬真的要那樣做,在我盡力勸說後,家屬認為那仍是最好的,即使我覺得那樣很不舒服,即使我很心疼,我仍得放手。
「笑笑阿嬤」平靜地走了。我想,女兒的激動不只是不捨的情緒吧!看著她呼喊著阿嬤,要阿嬤慢一點,要阿嬤多停留一會兒,說要帶阿嬤回家,一邊拍打、按壓、扭捏、拉扯,儘管我知道她不會痛了,我仍深怕她弄疼阿嬤或留下瘀青。看到這樣的畫面,我私心地不忍,阿嬤都走了,何必這樣強留她呢?我知道這是身為人的自然的情緒,但也擔心,女兒回頭想會責怪自己幹嘛那麼激動,甚至責怪自己傷害到媽媽。


悲痛家屬已經盡力
我知道她當下極力想帶著阿嬤的最後一口氣回瑞芳老家,不想讓她覺得無力,也不想讓她誤解我想阻止她實現心願,卻又覺得該讓她知道,阿嬤真的走了,但我們還是可以陪阿嬤回瑞芳老家,完成阿嬤的心願。雖然我不知道這麼做是否合適,我還是在一旁拍拍阿嬤的肩膀,在她耳邊說「放輕鬆」、「沒代誌啊」、「沒艱苦啊」,又拍拍女兒的肩膀,跟她說「阿嬤很安詳」、「阿嬤很平靜」……
看著女兒焦急地撥著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催促其他家屬十萬火急地趕來,催促著救護車公司的值班人員。我還是不知道這樣好不好,但我決定我要陪伴她,我要讓她的焦慮緩和些。本來,我都會讓病人或家屬盡可能地宣洩情緒,但這回,我藉由持續地反覆地跟阿嬤說話,間接地讓女兒知道阿嬤現在「很好」,沒有痛苦,即使阿嬤沒了心跳、呼吸、脈搏和血壓,但神經還有反射,仍能聽到聲音,她可以陪伴阿嬤搭乘救護車回到瑞芳老家,並且強調「因為您在身邊,所以阿嬤很歡喜、很安詳」,肯定她的陪伴和這段時間付出的心力「您辛苦了」,讓她知道她盡力了。
女兒陪著阿嬤離開時,她說「謝謝團隊的照顧」,表情平和而安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