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症的孩子,對於人際互動或公開表演具有過度的恐懼……。
小P是個極為羞怯的小一男生,說話時幾乎只發出耳語的音量,多數時候也僅以點頭或搖頭回應,而且低著的頭幾乎要縮進自己的領口中。媽媽說小P從小就怕生,看見陌生人時常躲在家人身後,緊抓著家人不放。
上學後,老師反應與小P說話時,他會顯得不自在與退縮,問他問題時也常吞吞吐吐或沈默不語。媽媽說有一次小P早上起床後哭鬧著不想上學,後來才了解他因害怕上課時,老師會點他起來朗讀而不敢去學校。
小P是很典型社交焦慮症(或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對於人際互動或公開表演具有過度的恐懼。社交焦慮症的孩子,因害怕在某些人際場合或眾人面前表演時出糗,或過於擔心他人的負面評價或眼光,而設法逃避這些場合。
社交焦慮症不純粹是害羞或怕生而已,而是在某些社交場合中感到極為痛苦,導致難以專心學習、影響人際關係,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恐慌症狀及衍生憂鬱情緒。
<從環境著手>別冒然改變環境
社交焦慮的孩子,對於人際環境的改變極為敏感,除非孩子在學校受同儕霸凌或其他不利的情況,否則別冒然為孩子改變其環境,如轉學或換班。
並且,別放任孩子逃避會令其感覺焦慮的社交情境,一再放任其逃避行為,反而會讓孩子的焦慮與恐懼更加根深柢固。確保孩子有足夠且適合他的同儕互動,協助孩子參與年紀相仿的人際活動,如去同學家烤肉,或邀請同學到家裡來玩,引導與鼓勵孩子與同儕建立更為自在的關係。
由於大多具社交焦慮的孩子通常較缺乏自信,因此培養其他方面的興趣與信心(如音樂、美勞),也有助於降低孩子焦慮的問題。
<從心理著手>鼓勵正向自我對話
了解孩子恐懼社交情境的背後想法為何,也許擔心臉紅、說出很蠢的話、或萬一站在台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時,全班會哄堂大笑等,孩子可能因類似的預期性焦慮的想法,妨礙其表現,而造成其所擔心的結果更可能發生。
因此可引導孩子將這些負向的想法轉換成正向自我對話,降低其焦慮反應。例如,「我可以做得到」、「一切都會沒事的」、「就算臉紅或說不出話,也不是多麼糟的事情」,增強孩子信心,並讓孩子了解到就算他所擔憂的事情發生,也不會是世界末日,其他人也可能發生類似的情況,且就算真的發生,大家也會很快就忘掉這件事了。
多給予孩子鼓勵與保證,讓他更加安心,也可給他隨身攜帶提醒物(如一條「信心」手環),提醒自己正向對話。
<從本身著手>教導放鬆呼吸法
教導孩子練習放鬆呼吸法,透過鼻子吸氣,同時心中默數2秒,再以鼻子吐氣,心中再默數4秒,同時請孩子將雙手放在胃的下方(腹部),吸氣時,感覺空氣像是吸進肚子裡,讓腹部鼓起來;反之,吐氣時,感覺廢氣像是從肚子裡呼出來,讓腹部跟著消下去。
練習此呼吸法時,可引導孩子想像一些能令其輕鬆愉快的畫面(如跟寵物小狗玩),幫助他更容易放鬆。每天練習15-20分鐘,通常1、2週後,孩子便可掌握此放鬆技巧。之後,即可在有可能引發孩子焦慮的社交情境中,運用此技巧緩和焦慮不適的感受。
社交焦慮症通常不會因孩子年紀增長而自然消失,愈早協助孩子面對社交焦慮的問題,運用有效的技巧幫助他,愈有機會及早讓孩子更自在、更有自信地融入社交場合與人際互動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