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閱讀器如亞馬遜的Kindle蘋果電腦iPad的熱賣,傳統出版社嗅到了不得不改變經營型態的氛圍。但要怎麼改變才能讓過去的紙本書迎接下一個春天?拆帳方式要怎麼樣才能讓大家都滿意?過去擁有主導權的出版社,現在又該如何自我定位?

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點出,出版業現在的情況就像「19世紀的馬車遇到20世紀的汽車」。在汽車剛上市時,很多馬車業者不以為然,但現在馬車只剩下觀光的價值。

台灣加把勁

台灣因為沒有出現像美國亞馬遜這樣從內容、平台到閱讀器,一條鞭上下游完全整合的公司,因此台灣的電子書市約落後美國五到十年。陳穎青說在這寶貴的五到十年內,出版業首先必須掌握「自有版權」的質量,並從現在開始將所有新書的「完稿檔」妥善保存,並思考如何因應數位內容將被大量複製。「如果跨不過這道來勢洶洶的數位門檻,那只有等著被邊緣化、被淘汰的命運」。

亞馬遜最新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公司電子書銷售量已超越精裝書,每賣出100本精裝書,就賣出143本Kindle版電子書。過去一個月,精裝書和電子書的銷售差異更擴大到100本比180本。

亞馬遜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說:「這種發展相當驚人,我們賣精裝書已15年,而Kindle電子書問市不過33個月」。

國內最大移動電子書平台中華電信Hami,每天的點閱數是10萬人次,開台八個月以來下載量是100萬次。中華電信協理陳長榮表示,Hami現在每天有4,000本書的下載量,一個月大概可以賣出12萬本的電子書,而這些書都是付費購買,非外界所想的免費閱讀。

版權問題大

面對這樣的事實,出版業該如何改變經營型態,並調整體質以迎接迫在眉睫的巨變?首先出版社和作者如何拆帳就是個大問題。

亞馬遜和蘋果是以作者70%,電子書平台30%的方式拆帳。國內的Hami則是出版者75%,Hami25%。對於這個數字,習慣付作者10%到12%版稅的台灣出版社,恐怕就難以接受。而一看到可以拿七成版稅,所有作者無不眼睛為之一亮,對於傳統出版商現在要求簽電子檔合約,也就大多抱著觀望的態度。

圓神出版社總經理簡志興就說,數位化的問題大家都很關注,但這不是出版社單方面可以完成。版權就是一個大問題,翻譯書的版權在國外,版權在作者的又在觀望中。傳統出版因為有印刷量,作者出書有一定的版稅,但電子書就不一定了。很多作者反應,書放到電子書城後,根本沒有什麼收入,因此面對數位化的浪潮,作者很困惑,出版社也很困惑。

城邦文化資深經理祝本堯認為,未來很可能演變成大牌作家才有能力出書,新作者可能都得朝電子書市發展,變成作者分眾的局面。

現在新書一刷5,000本,賣3,000多本才可能平衡。但當電子閱讀器在台灣普遍後,紙本書的印刷量可能得先砍一半,屆時新書一刷的量就變成2,000本,要是只賣個1,000本根本是賠本生意。

對於這樣的巨大變化,出版業的經營管理勢必跟著轉變。陳穎青提出,不妨將書分成查閱的工具書和閱讀的純文學來看待。查閱型的工具書,像是百科全書、圖鑑、字典、食譜等,那是從Google出現後就已經失去戰場,將這類的書籍做全文檢索,讓讀者能夠方便地用它而非讀它,反可能帶來下一波的春天。

危機變商機

至於閱讀類的純文學市場,出版社有可能轉型為服務業。因為過去的出版主導權在出版商,但未來作者只要登入電子平台,按幾個按鍵,新書就上架了,根本不需要出版社。出版社勢必面臨不斷培養新人,等新人一成氣候,就自己上電子平台賣書了。因此自有版權的掌握,就是出版社在數位時代的籌碼。

面對數位產品可以不斷複製,陳穎青很樂觀地說,不妨將之視為數位化的商機。他以唱片業為例,現在要取得MP3太方便了,但這也打開了某些歌手的知名度,歌手可以從知名度帶來的附加價值賺錢,像是演場會。電子書也一樣,一旦被大量複製,表示也打開了知名度,後面的商機是相當龐大的,只要腦袋夠靈光,電子書的數位危機也可以轉變成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