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田裡待發的芽,是每人編織的夢。厭倦了俗世塵囂,越來越多人轉向追求單純、質樸的鄉居生活,想找尋曾熟悉卻已淡忘的土地芳香。黝黑臉上的笑容,是那麼迷人。他們的投入,不僅為家鄉注入活水,也為農業帶來新象。

 
南澳自然田創辦人陳昌江堅持自然農法,推出「換工假期」,不僅種出自然田,也滿足都會人的田園夢。 圖/陳昌江提供
 
青山環抱的假日南澳,一群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年紀的都會人,正彎腰在田裡幹活;去年有一千四百多人和他們一樣,為追尋田園夢,專程來南澳自然田農場體驗「換工假期」。

有機田園夢 雲端上管理

設計農場「換工假期」、「契作代耕」制度的陳昌江、黃仕聰、陳昭中,三人都來自科技業,全是農業門外漢。為圓自己的有機田園夢,三個臭皮匠不僅種出南澳自然田的不凡風光,也種出現代人的田園夢「轉個彎」便唾手可及。

從竹科退休的陳昌江,三年前,因妻子提及有朋友在學種田,心動之餘也跑去學習自然農法,從此愛上務農;湊巧同樣想作農卻找不到農地的好友黃仕聰找他幫忙;搞不清狀況的陳昌江,一口氣幫好友在南澳租下十二甲農地。

這下黃仕聰呆了,他掂掂斤兩,自己只扛得了三甲地,多出的九甲怎麼辦?陳昌江乾脆自己也撩落去。此時頂著IF設計獎得主光環的好友陳昭中,對工作產生厭倦,加入當土地志工。

三人就這樣展開溢出心願的自然田實驗,要求農民手工耕種,不施肥、不用藥,利用雜草作為肥料,斬草不可以除根。

管理上,採用科技「雲端」技術,號召關心大地的伙伴預購作物,各類作物產量、庫存乃至下單、提米、交錢,全透過網路,網頁一清二楚。


耕作很友善 收成很抱歉
三人的耕作方式很友善土地,收成卻「很抱歉」,第一年不但做白工,還倒虧近百萬。儘管收成可憐,但農場回歸自然近乎癡笨的經營手法,卻引來許多人好奇。

「你們為什麼這麼種田?」一車車訪客,讓陳昌江窮於接待,也干擾了農場工作,但危機就是轉機,去年五月,他想出新點子。參觀聽簡報,不收費,但須下田一個半小時「回饋」,拔草、種花生、插秧都行。


打工換宿法 開出一條路

想要留下來過夜「打工換宿」更歡迎,農場提供最陽春的客棧和三餐,睡袋要自己帶,衣服自己洗,沒想到卻吸引更多人慕名而來。

缺乏靈感的作家、身體欠佳的老闆,都來此體驗,甚至有人專程從國外搭機來換工一周或三個月。陳昌江開心地說,有免費的人力幫忙「我最賺」;原本嘲笑他的南澳建華冰店老闆娘劉敏玲,如今對他充滿欽佩。

劉敏玲說,一群群來換工度假的人,阿江都提供免費餐宿,有時一來五、六十人,煮飯忘了插電,或不夠吃跑來向她求救,「我很擔心阿江會被吃垮。」

契作預約制 熱鬧到明年

台大圖資系學生陳章文已四度來自然田換工,六月底鬧了笑話,陳昌江要她煮八碗米,眾人飢腸轆轆從田裡回來,看到電鍋的米溢出來,「陳章文!妳把電鍋煮爆了!」原來她不是用量杯而是用碗量米,當然溢出來,眾人笑到不行。

南澳自然田去年小虧,今年大不同,登記的契作訂光,甚至已預約到明年。陳昌江宣布,今年要發薪,明年就可望賺錢了。他樂意分享自然田經驗;在這,消費者和農民的關係變成一體,人和土地更親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