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生活離不開大自然,但是,我們卻不停地背叛它,近年來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力量,愈來愈強烈,讓人不得不反省,我們是不是過於傷害它?
從自然來,應該回歸自然,讓作物回到它的本色,黎旭瀛、陳惠雯,身體力行,從假日農夫接觸農業,跳過有機,直接挑戰高難度的自然農法,不用化肥、不灑農藥,必須更了解土地及作物習性。
「想辦法與其它生物共生,是自然農法很大的突破。」陳惠雯說。
為自給自足,幸福農莊開放一日農夫體驗,
吸引有興趣從事農業,有戶外教學需求的機關團體,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門生意,而是地球生態保衛戰。

「在田裡除草、鋪草、做完後看到植物變得更漂亮,好像是它高興的樣子。」幸福農莊男主人黎旭瀛和太太陳惠雯,對農業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情和執著。11年前,租下淡水大屯山7.5分地,以順應自然的農法種植作物,並開放教學參觀。
陳惠雯原本就是自然農法的遵循者,23歲,她赴日學習秀明自然農法,「不施肥、不灑農藥,提倡大自然是你最好的老師,學它的語言,觀察草、菜生病的原因,了解原來『草』也是個密碼,代表土地的個性,學到生命的道理。」


四處演講 分享經驗
剛開始,她只是單純種些簡單的菜。婚後,和先生在北投紗帽山士民農場等地方租地,當起假日農夫,「一周一次,種的菜有限,沒得吃就買外面,儘量選安心的。」大女兒2歲時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逼他們正視自己種菜的重要性。
「以前不覺得這是這麼重要的事,她(女兒)吃了乾淨的菜後,半年就好了,菜也愈種愈多。」老二出生後,希望可以再多種一些菜,於是從台北市搬到三芝,「開始學過自然生活,發現其實要改變還真的是做得到。」陳惠雯說。
為宣傳自然農法,她四處演講,分享耕作經驗。2001年,河川保護協會問他們有沒有興趣搬遷到大屯山,那裡有塊休耕10多年,乾淨的7.5分農地,可請當地農夫一起種,「沒種過這麼大的地,和有經驗豐富的農夫壯膽,來試試看。」


生動解說 回響熱烈
3個月後,被要求用廚餘堆肥,因違背自然農法耕作原則而拒絕,「他們把農夫帶走了,只剩下我們夫妻。」田地對兩人而言太大,「以前10倍以上的工作量,很多地方照顧不到,即使只能照顧10分之1,也要做好。」
陳惠雯是全職農夫,黎旭瀛是眼科醫師和兼職農夫,每月用他的薪水支付租金,仍有壓力。她思考:「賣菜要賣到1萬元很難,用什麼方法才能讓農場永續經營?」「既然自然農法是這麼好的方法,就分享理念,做教育訓練,讓小孩與大自然當朋友。」
以耕耘方式經營口碑,獲得不錯回響,「春夏秋冬有135種農作,生態豐富,可以看到蟋蟀、蚱蜢、鳥…。」依照不同季節,陳惠雯帶著參訪者在田間從事不同農活,「3月中旬是插秧季節,9月是收割,其他時間可以種菜。」


採會員制 多做多得
「用生動方式解說,來上課的人不覺得是說教。」她強調:「自然耕作如何與一般人的生活接近,用擬人化方式說明,了解植物生命價值,以及如何挑選安全食物。」
由於田地太大,無暇顧及,開放會員制,「一個月交1千元,出錢、出力、出心,共同分擔農場營運、耕作、拔草,可採收菜回家,鼓勵多做多得。」陳惠雯和黎旭瀛每年還會赴日進修1~2次,學習農業新知,回國傳授。另開設「農民私塾」,教導自然農法種植。
本業是醫生,黎旭瀛卻喜歡在田間工作,他說:「務農樂趣在種田、翻土、收割,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很辛苦,但很值得。」尤其發現昆蟲及作物習性會很雀躍,「福壽螺陽光大不太會出來;葉子傍晚會往陽光方向傾斜,小小生命也很努力活著,人要學習這種態度。」
這對夫妻,10多年來帶著5位子女,在鄉間過著田園生活,雙腳踩在田裡,用心感覺大自然,吃自己栽種的作物,過與自然共存,自己自足、健康又恬適的生活。

陳惠雯小檔案
年齡:1968年(44歲)
學歷:強恕高中商用英文科
經歷:
19歲,開香草料理餐廳
23歲,赴日本當義工,學習秀明自然農法
33歲,與先生經營「幸福農莊」,負責教學


黎旭瀛小檔案
年齡:1963年(49歲)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26歲,婦產科醫生
27歲,眼科醫生
38歲,與太太經營「幸福農莊」,以秀明自然農法栽種作物


店家資料
地址:新北市淡水鎮屯山里番社前11號
電話:(02)2801-5059,0919-337-228
網址:www.shumeifarm.tw


創業成本
初期成本:50萬元(整地費用)
後續投資:200萬元(農具及機器設備等)


營運概況
每月營業額:10萬元
租金:1萬元(7.5分地)
營業時間:採預約制,人數不拘,最多可容72人,參訪時間為9:30~15:00
價格:大人500元 小孩(3歲~12歲)300元
旺季:3月中旬~9月(插秧及收割季節)
淡季:冬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