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文榮

台灣光復初期,父親短暫失業,家中弟妹多人,嗷嗷待哺,不能沒有收入。

 

宅院空地裡種植好幾百根紅甘庶,那一年夏天就能收成,本來父親打算自家食用,分贈親友。農田裡種的甘蔗是製作砂糖用的,收成後交給台糖公司製糖用的原料,禁止民眾食用,當時派有保安警察負責取締。

母親看到那麼多紅甘蔗,提出賣紅甘蔗的意見。父親問她:誰去賣?

協商結果:那一年暑假,要我們兄弟兩人擺攤賣甘蔗。如果客人要削甘蔗皮,我的個子太小,恐怕不能勝任。

父親最後決定:不提供削皮服務。賣整根或半根兩種。價格也分兩種。提供鐮刀,供需要的客人自行削皮。

攤子設在大馬路旁,父親以竹竿作材料,路邊挖兩個洞,相距約兩公尺,豎起兩根柱子,中間綁上一根竹竿,形成簡易的貨架。

把砍下來的甘蔗整齊排好,母親準備一個鐵盒子裝零用錢,找錢給客人用的。

兩兄弟各自搬一張椅子在攤位旁坐下來,等客人上門。太陽還沒露臉就擺好甘蔗,好久都沒人來買。快到中午時,賣掉三根。族親長輩看沒人買,買了三根來鼓勵我們。

下午又賣掉三根,收攤時剩下一大堆甘蔗,兄弟倆人扛回家裡。

賣了好幾天,生意沒什麼起色。父親認為擺攤賣甘蔗也不是辦法。到街上找來熟識的水果中盤商,要我們把紅甘蔗全部砍掉,一次買走,得了一點收入,貼補家用。

小小年紀,賣了幾天甘蔗,親自體驗賺錢的確不容易,自小養成儉約的習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