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家人的事;結婚後,是2家人的事。
14歲學做糕餅,鍾得保退伍後卻轉行開洗衣店,母親不願意他放掉一手好技藝,幫他接單。
40歲,他再度轉行,從事汽車零組件外銷,月營業額達數百萬元。
金融海嘯生意下滑,直到45歲才正式成立美德糕餅舖,以傳統糕點,加入新鮮生乳,成為招牌。
擅長行銷的老婆游素蘭在店內招呼客人,大方試吃,岳父每天傍晚從牧場親自載送生乳、快遞溫情,喜歡烹飪的大女兒鍾芯誼留日學糕點、協助開發新品,一門小生意,凝聚了2個家族的情感。
採訪╱彭蕙珍 攝影╱林鼎皓
美德糕餅店內,在地客人進進出出,自動到冰箱拿取冰奶土司、日式生乳燒…,結帳就走;慕名而來的饕客,聽著店員介紹產品、吃著老闆娘游素蘭大方請試吃的日式三色蛋糕等甜點,歡喜品嚐美味。
母親協助只接訂單
成立不到3年的美德糕餅由一家人全心經營,店裡的靈魂人物是老闆鍾得保。14歲拜師學藝,已有30年以上做糕餅經驗,「小時候家裡窮、孩子多,父母覺得做吃的,學會手藝,自己肚子餓也可以吃。」他說起入行源由。
那個年代,跟著老師傅學手藝,什麼都做,「1個月做蛋糕、1個月做西餅、1個月做麵包,而且還要『偷學』。剛開始也不教你,他2~3點起床,也要跟著起床,在旁邊看他做,直到2個月後才教一點。3年4個月出師,中式糕餅、西式蛋糕…什麼都學會了。」
退伍後,鍾得保看見身邊的師兄開店,大多失敗,「開糕餅店,店面要好,家境不富裕,無法在好地段開店,很難競爭。」認清事實,他轉而開洗衣店。
母親不願他放掉手藝,要他做試吃品,在街頭四處請人試吃,「她拿著紙筆,想訂的人就寫下地址、電話。」這門訂單生意,從此打開。
女兒加入創新做法
「以前學的糕餅加工原料少,比較天然,大多是手工,客人吃了好吃,會固定訂。」他強調,用料很重要,「蛋黃酥用新鮮鹹蛋、直接去烤;鳳梨酥內餡買來會再加工;只用OAK奶粉,三聚氰胺爆發時,生意更好。」
40歲時,二哥將汽車零組件出口生意交給他,轉赴大陸投資設廠。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為了照顧員工,決定開店,將部分人力轉來店內,分攤不景氣壓力。
鍾芯誼從小看著爸爸做糕餅、深受感染,才7歲就學會桿麵糰、放內餡。她夢想著有一天能做出美味甜點,「每當看見客人吃著蛋糕快樂的樣子,我就覺得很幸福。」雖然父母送她到日本讀企管,她卻堅持學做西點,今年3月學成歸國。
父女倆都愛甜點,店內產品也融合他們的創意,食材講究天然、健康,它的背後還有一個主因:祖父。鍾芯誼說:「阿公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一直吵著要吃,做出低糖、低熱量的天使蜜;鮮奶酪、鮮奶凍也用100%生奶,沒有甜度。」因孝心而尋覓的新鮮生乳,成為主力食材。
孝心研發低糖產品
鍾得保的糕點做法傳統,產品大方,較受在地人青睞;鍾芯誼從日本學會精緻、偏法式做法,小巧可愛,為了愛吃銅鑼燒外甥研發的「日式生乳燒」,異軍突起,成為黃金商品。
店面經營及行銷,由幹練的游素蘭負責,參加各式比賽拓展知名度,今年以「黃金千層」獲得桃園10大伴手禮;以傳統「八塊餅」入選桃園金牌好店。開店半年,已經營網購,提供部落客試吃品。
每天傍晚,游素蘭的老父,騎著摩托車,將牧場剛擠下的生乳,載到店內。一間糕餅舖,摻和著2家人的濃情;在新鮮生乳手工烘培裡,它已不只是門生意,更蘊含彼此間無語的關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