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琳
金融海嘯之前以及在那段期間,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主要在於執行公司決定的策略,以及建立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走過景氣低谷之後,現在企業最需要的員工技能,就是「創新」的能力。
根據波士頓顧問團體報告(Boston Consulting Group report)的調查顯示,高達72%的高階主管,將創新當成未來三年,員工最需要的工作能力。
創造環境 領導者有責
IDD美商宏智國際顧問總經理葉庭君表示,創新和創意不同,創意是指從無到有的發想能力,創新是將現有的東西添加新的元素,因此創新的能力可以被培養,或者是被訓練出來。
但創新能力也有很多殺手,第一號殺手就是老闆。領導者如果沒有創造一個適合創新的環境,再好的創意都會被扼殺。
葉庭君指出,創新的挑戰包括對商業模式或使用者需求不夠瞭解、了無新意、風險規避以及缺乏執行力。
如果對商業模式或使用者需求未真正理解,員工可能自己想得很開心,提出來的方案卻很天真,無法被執行。這樣的創新和了無新意一樣,但在自己的創新被駁回後,員工都會很受傷。
這時就考驗主管如何照顧員工情緒,並讓員工願意繼續提出創新方案。
葉庭君說,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在日常行為中就要鼓勵創新,領導部屬不斷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斷問自己和大家,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以挑戰現有的作法和觀點。領導者必須堅持做下去,才能讓員工也養成創新思考的習慣。
對於創新,大多數的員工,都怕自己多說多錯,或被貼上專出爛主意的標籤,因此為了規避風險,乾脆什麼都不要說。
定期審查 落實執行力
所以就算是失敗的創新,領導人也不能有秋後算帳,在期中或期末績效上,給予負面的評價,否則在寒蟬效應之下,根本沒人願意多花腦筋,然後自找麻煩。
想歸想卻缺乏執行力,也是阻礙創新的常見問題。葉庭君表示,能夠在創新有所斬獲的公司,不只鼓勵創新發想,也會定期開會審查可以執行的想法,一旦確定創新方案,就會撥出預算並成立專案小組,並驅動紀律,讓好的想法能夠真正被實現。
元智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林耀欽表示,創新是一種觀念、能力、習慣,也可以說是一種競爭武器。大家一想到創新,直覺就是聯想到顛覆性的創新,因此感到畏縮。其實對個人而言,只要make difference,做點不同的事,就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可以當成一種習慣,而被培養出來。」林耀欽舉例表示,好比每天都走同樣的路上下班,今天換一條路走,就是一種創新。就像毛巾,批發都是秤斤在賣,但是把毛巾做成蛋糕的樣子,不但創造話題,一點小創新,就讓一家老工廠起死回生。
創新流程 制度化管理
只要腦袋經常思考,能不能來點不一樣的,這就是在培養自我的創新能力。這就跟積極、耐心、負責、合群這些習慣一樣,都可以被培養。
對企業而言,創新不可能倚賴員工偶爾的靈光乍現,也並非不可被管理。
林耀欽認為,企業對創新要有新的認識,並且把它當做品管、製程、會計等企業經營一樣,設計出一套符合自身企業文化的「創新流程」。
當公司對創新製定出一套選擇流程及管理機制,就比較不會發生「放棄掉不該放棄的」,或是「選到該放棄的」,畢竟錯誤的選擇在商業界比比皆是。
員工也可以在這套創新管理流程中,理解到創新不只是自我成就,而是要看看有沒有商業價值。一旦創新獲得採用,企業也應提撥相對的報酬,給予發想的員工,做到利潤共享,讓員工樂於創新,為企業帶來繁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