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行宜

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原義帶有貶意,旨在批評人投機、見風轉舵而沒有原則。但若以「人際溝通」的角度解讀這句俚語,則此話正切中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技巧。

依據美國學者波羅(David K. Berlo)所提出的溝通模型,溝通係由發訊者將擬傳遞的訊息編碼,透過傳遞通路發予收訊者,再由收訊者解碼而理解訊息的歷程。

以此推論,若發訊者的編碼方式與收訊者的解碼方式愈相似,則收訊者愈能快速解譯訊息,並降低解碼錯誤的機率。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溝通的重要意涵,在於提醒人們需針對擬溝通對象,調整自己的溝通編碼模式。

溝通是組織運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主管的角色,更是脫離不了溝通。不論是對上、對下、跨部門,甚至代表公司對外溝通,均為主管的重要職責。

由於人類的個別多樣性,搭配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教育養成與社會歷練,讓每個人的訊息解碼模式均有所不同。人們在交友時,能依個人喜好,選擇彼此頻道相近者結為摯友;但主管的難處,在於無法挑選須溝通的對象。

當面對不同的溝通對手時,主管得學著辨析其解碼方式,以選用適合的編碼模式。若發覺雙方溝通毫無交集,則須再調整自己的編碼模式,直至對焦之後,方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辨析與選用對方的溝通模式,看似簡單,其中隱含著傾聽、同理心等重要溝通技能,並得透過擴展生活觸角至不同領域,擴增多元人生閱歷,以增加個人編碼模式的資料庫。

傾聽,才得以聽清對方所使用解碼模式的特色,是有效溝通的敲門磚。若未具備傾聽技能,將不得「溝通」之門而入。

同理心,在於深入另一方的價值觀與判斷傾向。以對方的角度看事情,才能站在其立場發聲;否則,就永遠無法與之精準對焦,所說的話也就敲不進對方的心坎兒裡。

多元的編碼模式資料庫,包含不同的習慣用語、口氣、語助詞、專業術語、俚語、口頭禪、易導致他人反感的輕視語彙等。累積的庫藏量愈豐,愈能如同使用無線電對講機般,在不同組別的頻道中,找出與對方相同的通話頻道,發送清晰的訊號予對方。

金庸小說《鹿鼎記》筆下的韋小寶,在康熙皇帝跟前,是個忠貞不二、屢立大功的小桂子;在反清復明天地會中,是個重義氣、尊師重道的青木堂韋香主;在邪教組織神龍教裡,則是個體貼教主心思、辦事牢靠的白龍使。八面玲瓏的特質,堪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最佳典範。

當然,我們推崇的不是韋小寶逢迎拍馬、見風轉舵的行徑。重點在於,溝通,是一個調頻對焦的過程。主管是否能在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時,也能辨析對方的頻道,調整並採用較佳的溝通模式進行對話,且不論切換至生、旦、淨、末、丑等不同的角色頻道,都能轉換自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