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者相信愛情具有傾國傾城的華麗美貌,理性主義者卻認為愛情純粹是「氣味相投」,一見鍾情其實是腦內分泌多巴胺(Dopamine)來搗蛋,瞬間加速了我們的心跳,導致「情人眼裡出西施」這種錯誤幻覺。
電影《給茱麗葉的信》(Letters to Juliet),敘述女主角蘇菲和未婚夫維特,趁著維特的義大利餐廳還沒正式開張前,前往莎翁筆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義大利維洛納鄉間度假。
蘇菲滿心歡喜地以為能好好享受假期,哪知未婚夫根本是去見餐廳食物供應商。雖然逛酒莊與乳酪廠也別有一番風情,但她是帶著度蜜月的心情而來,畢竟未婚夫接下來將忙著開餐廳的事,根本不可能有空和她出國玩。
沮喪之下,蘇菲獨自拜訪知名景點「茱麗葉的家」,意外發現一封50年前的情書,她回信給這位50年前為愛徬徨的少女。儘管知道少女今日可能已成老婦,但仍希望給她一絲回應。老婦看到這封信後,帶著孫子查理隨行重遊舊地,希望找回當年的夢中情人羅倫佐。老婦人的現身,為真愛沒有保存期限寫下浪漫見證。尋人的過程中,蘇菲與查理也不斷思考真愛的定義。
愛情電影裡總會出現主角將嫁或娶一位自我本位主義的伴侶的情節,《給茱麗葉的信》也是。蘇菲的未婚夫看起來是一位只顧拚事業的急躁小伙子,對蘇菲獻殷勤的查理剛好懂得蘇菲些許字裡行間的靈魂,兩者對比強烈。
當蘇菲被問到當初願意下嫁維特的動機是什麼?蘇菲說她喜歡維特原本的模樣,但她也不否認自己也隨著時間改變。戀人分手時最怕的一句話就是「我變了」。蘇菲目睹了真愛超過50年後相聚的可貴,決定奔向陌生人查理的懷抱,儘管兩人有多麼不確定的因子存在,但電影裡多半教我們勇於接受真愛(新歡)才是真理,即使關於真愛的證據,其實少之又少。
留言列表